第六百八十七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5頁)

張斐苦笑道:“關鍵還是瞞不住啊!”

王安石哈哈一笑,又道:“不過文章寫得好的,反而不能上報,這真是豈有此理。”

“不是的。”

張斐道:“邸報院也可以出名士報,給特地的觀眾看,我這邊就撤了。”

王安石愣了下,“這不太好吧?”

張斐道:“我那邊書鋪每年賣書,都不知道賺多少,早就不想弄這名士報。”

王安石點點頭,“好在晏幾道已經在邸報院任職,我們邸報院也可以印書。”

張斐嘿嘿道:“但是版權在我手裏,邸報院要印,也得給我錢。”

這個奸商。王安石眼中閃過一抹怒火,又道:“版權是在你手裏,但是名士都在朝中,將來你們想買版權,可就不是那麽容易。”

張斐不做聲,你朝廷能拿多少錢出來。

王安石也不服氣,瞅了眼張斐,咱們走著瞧,要是這文章典籍,都玩不過你,那我們這些文人都自殺去算了。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當大家專注於事業法時,那司馬光建議整合皇帝司法官署的消息也傳了出來。

這頓時就引來鋪天蓋地的反對聲,一些官員急得都快將筆杆子給折斷了。

他們現在已經是非常忌憚公檢法,恨不得削弱公檢法的權力,你還在這裏增強公檢法的權力,你這是要我們死啊!

而反對的帶頭人,就是傳出這消息的幕後主使人——呂惠卿。

因為此事就他們幾個人知道。

王安石主要考慮的是國家財政層面,而呂惠卿則是要幫助王安石獲得更多的權力,如此才能將新政執行下去。

呂惠卿心知,革新派中很多人並非是理念與王安石相近,只是利益讓他們倒向王安石。

這跟保守派那邊是有很大的不同,那邊完全就是理念相同。

如果僅憑理念之爭,是根本鬥不過對方的。

只能通過利益鬥爭,才能夠團結身邊的人。

事實也正如呂惠卿所料的那般,他們這一反對,很多權貴、官員立刻就團聚在新政周邊。

司馬光那邊也是立刻給予反擊。

兩派再度爭鬥起來。

其實趙頊心裏早就有打算,但他這回沒有急著表態,而是通過他們的爭論,去了解每個官員對於此事的看法。

因為這事,他與王安石的看法不一樣,他希望對官署進行全面改制,但是王安石卻認為在此事上,現有官署各司其職就行,不需要大動幹戈,以免得不償失。

關鍵,王安石並不像張斐一樣,是充分考慮到趙頊的態度,依舊還是一副說教的態度。

但是趙頊都已經二十多歲,不再是那個十九歲的小皇帝。

趙頊現在也有些躍躍欲試,他要尋找與他理念相近的大臣。

不過在此事上面,他倒是沒有自作主張,最終還是遵循王安石的建議,將司法官署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官署,也就是提點刑獄司一分為二。

一方面整合公檢法的權威,另一方面,則是增強禦史台監督權力。

也算是安撫兩派。

別搶,一人一半。

不過趙頊卻是安排翰林學士王珪和監察禦史蔡確來負責。

這麽算下來,兩派倒是打了個平手。

到底給予了禦史台一個監督公檢法的權力。

而公檢法則是捍衛自己的制度,禦史台只是監督,而無法幹預公檢法的制度。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你要平息黨爭,可偏偏有人不讓你如願。

一個非常勁爆的消息傳了出來。

就是大名府團練副使程頤犯上作亂,包庇逃卒一案。

王安石、司馬光都是大吃一驚。

程昉是王安石舉薦的,肩負著治理黃河的重任,同時也關系王安石農田水利法。

而程頤更是司馬光、文彥博他們的知己好友。

這兩個人要是對上了。

兩派必然是頭破血流,也不會輕易讓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