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謀反案(終)

那些官員之所以緊張這謀反罪,就是因為謀反必連坐,且牽連甚廣。至於說羅海個人的安危,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人在乎,因為稅務司掌握他們資助吳天的確鑿證據,尤其還殺了不少稅警,就是不算謀反罪,多半也是死路一條啊!

但在張斐的提醒下,李國忠突然意識到一個非常大的漏洞,就是公檢法與連坐制存在著一個非常尖銳的矛盾。

公檢法就只看證據的,但是連坐法是看血緣和人際關系的。

公檢法是不可能將雙親、鄰裏全部告上皇庭的,因為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他們都參與其中。

皇庭也不能判決起訴書上不存在的人的罪名。

舊司法制度,由於是官員主審,堂內沒有與之對立的,那鞫讞二司,只是協助,或者說一種分工,鞫司負責調查,然後讞司負責依據事實檢法用條,主審官根據二者陳述,做出判決。

他們有權將很多人囊括進去。

一旦涉及連坐制,必有無辜,但是這種無辜,其實是司法所認可的,在謀反罪上,就是寧殺錯一千,也不放過一人。

但這是公檢法制度所不允許的。

目前連坐法與公檢法的制度是匹配不上的。

如果不會造成大規模牽連,就殺這些人,李國忠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呀!

不過李國忠暫時沒有聲張,這得留給後手,如果在審的過程中提出來,可能皇庭和檢察院會做出控訴調整。

這得等到判了之後,再打後手。

……

不過這一點,很多人都還未意識到,包括王安石、司馬光他們。

不過王安石是絕對支持重判的,因為京東東路的混亂,也有他們一部分功勞,他們也能用同樣的招數,來對付他的新政,公檢法等於是在為他掃清道路,他當然願意樂享其成。

可是司馬光、文彥博等人則對此深感憂慮。

在庭審結束後,司馬光、文彥博等人去到皇城邊上的一個小花園歇息,畢竟這些天的天氣非常不錯,他們也不喜歡待在屋裏。

呂公著道:“從今日的審理來看,檢察院勝訴,已經是難以逆轉。但是,這回張三好像是真不打算手下留情,這倒是不像似他的作風。”

以前張三都還留有三分余地,也會從大局考慮,這也是他們非常欣賞張斐的地方,做事不能做絕。

文彥博若有所思道:“以前張斐只是一個珥筆,也可以說是一個買賣人,買賣人做事自然回留有三分余地,但如今張三已經是官員,他應該是希望借此案,進一步伸張檢察院和稅務司的權威。但是這麽做,著實有欠考慮啊!”

司馬光問道:“文公此話從何說起?”

文彥博道:“目前公檢法才剛剛在京東東路建設,實力尚弱,無法掌控局勢。一旦那些人全部被定為謀反罪,必會有人暗中推波助瀾,將更多無辜者拉入其中,這又會導致被人抓住把柄,屆時所有的責任都會算在公檢法頭上,只會得不償失。”

謀反案一旦興起,可能是控制不住的,當真就羅海幾個與賊寇勾結嗎?

肯定不止啊!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下面的人,肯定會大肆舉報,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肯定會從中推波助瀾,因為這回導致反對者越來越多,以至於局勢徹底失控。

這都是套路。

司馬光熟讀史書,關於這種情況,他自是非常清楚,文彥博絕非是在危言聳聽。不禁嘆道:“可惜張三現在已不是珥筆,而是檢控官,根據制度,檢察院是獨立的,我也不能去幹預。”

文彥博哀其不爭地瞧了眼司馬光,其實他說這番話,還就是讓司馬光去幹預的。

一旁的富弼是沉眉不語,心道,我到底忽略了什麽?

他也認為,若因此案牽連到一些無辜之人,肯定是得不償失,對公檢法也是極為不利的,但他相信張斐不會這麽做,因為張斐比任何人都看重公檢法,但就目前案情來看,張斐就是將他們往死裏整,擺明不給對方活路。

富弼認為這裏面定有玄機。

但也正是因為他們將目光都局限於張斐的操作上,而忽略最終判決的是皇庭,所以一時也沒有想明白。

只能繼續等後續,畢竟官司都還未審完。

……

而那邊張斐在拿下吳天和羅海後,立刻提速,之後的三十二人中,都是四人一組,因為他們都跟羅海差不多,只不過資助的貨物可能不同,有些給錢,有些給糧,多少也不同。

在這些審理的過程中,張斐主要是強調,他們資助的多少,因為這是跟羅海最大的區別。

至於李國忠他們,還是盡心盡責,盡量強調當時京東東路的環境,強調青苗法帶去的恐慌。

又審得五場,檢察院控訴的三十五人終於全部出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