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戰與和(第5/5頁)

而我大宋如今一窮二白,還背負著三冗之重,憑什麽去開疆擴土啊。”

說到後面,司馬光真是淚眼汪汪,人家什麽家境,咱們什麽家境,這能比嗎?

張斐問道:“司馬學士可有跟官家說過這一番話。”

司馬光道:“當然有說過,我建議官家,暫且先休養生息,整頓吏治,恢復民生,積蓄國力,待國力充沛之後,再圖霸業。”

說這裏,他長嘆一聲,“可惜官家未有聽從我的建議。”

張斐道:“如果司馬學士只是說了這幾句話,那我也能理解為何官家沒有聽從司馬學士的。”

司馬光眉頭一皺,“為何?”

張斐回答道:“我非常認同司馬學士的顧慮,但司馬學士若想說服官家,就必須要拿出類似於諸葛亮《隆中對》的一整套完整的戰略計劃,需要幾年恢復期,何時出兵,幾年滅西夏。官家想要收復故土,不想被動挨打,這絕不是錯誤的戰略思想,因為乞討是換不來和平的。”

這一句話直接就問到司馬光的軟肋,他考慮地非常周詳,他能想到這麽做,會遇到怎樣怎麽樣的問題,後果又是怎樣,畢竟他是研究歷史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但他又拿不出更好的戰略來。

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

從這一點來分析,司馬光是沒有達到王安石的境界,更加不能跟房玄齡、杜如晦他們相提並論。

宰相之才,必須是要有大戰略。

司馬光最好就是幹到副宰相,專門去分析戰略上的不足,這他是非常擅長,但想要完成雄圖霸業,就還得用王安石這樣的不世之才。

如果他們二人合作,以王安石為主,司馬光為輔,其實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組合,王安石能夠提出謀略,司馬光能幫他修補,可惜他們性格又是如此像似,嘴比鴨子還硬。

司馬光也雞賊,故作不以為意:“只要國力強盛,還怕無人獻策嗎?但凡事都有先後之分,在國力孱弱的情況下卻積極對外興兵,那只會導致內憂外患,國破家亡。”

張斐點點頭,道:“但如果我們公檢法不積極參與,我們又拿什麽去限制他們損耗西北民力?真到那時候,官家還會考慮到公檢法嗎?”

司馬光微微皺眉,撫須問道:“你有何良策?”

張斐道:“如今是他們需要我們,這就是我們談條件的最佳時刻。我們必須讓官家保證,在熙河之地,未有徹底穩定之前,不能再進一步對外用兵,只能鞏固防守,否則的話,國家根本負擔不起。”

司馬光道:“官家能答應嗎?”

張斐道:“不答應,那咱們就不管,反正也管不過來。”

司馬光猶豫了一會兒,“但你能在不增稅的情況下,解決熙河的財政開支嗎?”

張斐道:“不管王宣撫使建議我去的目的是什麽,但是他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熙河地區最大的優勢,就是貿易,而公檢法地區的確促進貿易發展,若想解決熙河財政,這也是唯一的解法。

不過我也沒有十足把握,故此我會先派人過去,探探路,然後我再過去。”

司馬光又問道:“那你是舉薦何人前去?”

張斐道:“呂大均和範鎮。”

司馬光眼中一亮,但同時又疑惑道:“王介甫那邊會答應嗎?”

範鎮跟王安石吵得互相罵娘,王安石會答應嗎?

張斐道:“我會說服了王學士,現在是他有求於我們,而且到時由司馬學士你來舉薦,我們必須得讓人知道,是他們有求於我們,而非是我們主動介入。

如此一來,也就不怕到時若出問題,他們將責任全部歸咎於公檢法。”

司馬光思索半響,道:“你若有辦法解決,那我可以答應你。”

張斐笑道:“我只是覺得我們得一塊想辦法解決,這總比抱著一塊死要強吧。”

司馬光哼道:“那也得王介甫答應,你先說服他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