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打工人之難(第3/5頁)

再如農田水利法,想要執行此法,就必須改善灌溉、改善農具,這裏面統統都包含一樣東西,那就是技術。只有改良農具,才能夠使得百姓的財富得到增長,才符合王學士新法主張。

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這句話,司馬學士絕不敢說,因為這裏面是需要超群的智慧。”

王安石打量了下張斐,“你不會是在指醫院和學院吧?”

張斐愣了下,打了個哈哈道:“真是什麽也瞞不過王學士。”

王安石呵呵道:“跟你小子打了這麽多次交道,要還不吃點教訓,可真是枉讀這麽多年的書,你小子說得每一句話,這背後都是有目的的。”

說到這裏,他不禁一嘆,“其實這道理我也明白,但是老天爺可不會給我這多時日。”

張斐問道:“為何?”

王安石道:“因為西有戰事,若無法及時改善財政,於戰事不利。”

是呀!他與皇帝改革變法,其目的是要對外用兵。張斐點點頭道:“我明白了,但其實我只是想說,建設醫院、學院,並不只是安置那些寄祿官那麽簡單,而是要促使他們去賺錢,去靠本事賺錢,而這本事可能會在未來發揮重要的作用。”

“這我當然會認真對待的。”

王安石點點頭,突然神色一變,道:“但是目前來說,鹽鈔、鹽債似乎更能為改善國家財政。”

張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這番賣慘,全是演得,感情是瞄上了那鹽債和鹽鈔,道:“王學士想在京東東路發行鹽債和鹽鈔?”

王安石點點頭,立刻精神抖擻道:“當地有海鹽,只要朝廷控制住海鹽,便能夠借此發行鹽債、鹽鈔。”

王安石的主張和理念其實是以實體經濟為主,就是要發展技術,但若仔細看他的新法條例,幾乎都是以金融為主,不管是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其實都是在金融方面進行調整。

他要在短時內完成KPI,因為他不可能將新法壓在發展技術上面。

是呀!誰能抵擋紙幣的誘惑。張斐思索一會兒,道:“可是可以,但是還得先整頓好當地的鹽政,才能夠發行鹽鈔和鹽債。”

其實他哪能不知紙幣就是一個潘多拉盒,但他還是要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因為他也得完成KPI,要想財富短期增長,就只有這個辦法。

好在如今宋朝貨幣短缺,發一點其實是利國利民的,只是從長遠來看,這必然是一個巨大的隱患,但張斐也只能先顧當下。

所以,王安石這麽打算,他也是很能理解。

王安石道:“我會安排人去整頓當地鹽政,但是你們公檢法也得做好準備,還有慈善基金會那邊。”

張斐點點頭道:“我知道了。”

河中府的財政實在是太亮眼了,而且還不會得罪人,事實也證明,鹽鈔斂財,是遠勝青苗法,王安石又不傻,為什麽不用好的。

當然,他也仔細研究過河中府的成功,確確實實要基於公檢法,關鍵是沒有公檢法擔保,百姓不相信這玩意。

其實他本來也不反對公檢法的,他也希望公檢法能夠為他整頓吏治,但黨爭這種事,一點點火苗,都能直接燒光整片森林。

當初,他也是被逼到那份上的。

相比起公檢法,王安石更需要張斐的支持,如果說公檢法在範純仁手裏,這鹽鈔是絕對發不出去的。

……

與王安石談過之後,張斐才入得皇庭,跟皇帝最總報告。

“……到時馬家和慈善基金會會將那一筆錢直接轉到馬家典當鋪,然後通過稅務司將錢轉入內藏庫。”

張斐稍顯尷尬道:“從這一筆交易中,可以賺得一萬貫,但是扣除稅務司為此事付出的成本,可能也就是不賺不賠。”

趙頊卻是長松一口氣,道:“不賺不賠就行了,這一筆錢拿出去,朕都認為十有八九要損失不少,畢竟那些債務,可都是一筆筆爛賬,你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

張斐道:“臣當然不敢讓官家賠錢。”

趙頊笑著點點頭,暗示他要保持這個理念,他一出生,天天聽到財政危機,對錢,神宗皇帝看得非常緊,但旋即又感慨道:“不過從當前的局勢來看,最終改善財政之法,還是回到傳統上面,裁減官員和士兵,以及整頓稅務。”

他天天看報告,不難發現目前財政主要增長,裁軍和稅務司是厥功至偉,這也就是範仲淹當年提倡的。

可見王安石的顧慮,也並非是庸人自擾,皇帝看得還是KPI,君臣之情,只在其次。

張斐馬上道:“並非如此,真正厥功至偉的還是新政和司法改革。正是因為新政的調整,才讓公檢法、稅務司變得有法可依,往後許多調整,還都需要借新政去完成。關鍵,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爭鬥,才讓官家能夠使出潛龍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