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破產法案(第3/5頁)

趙頊絕逼不會猶豫的。

關鍵他暫時也沒有打算修宮殿啊!

這買賣絕對做的。

官員一看,皇帝這都不出聲,咱們還罵個什麽勁,到時去垂拱殿談吧。

張斐根本無心關注趙頊在想什麽,因為他們兩個早就商量過的,他又繼續說道:“由此可見,如今大家嘴裏的顧全大局,那不過是掩耳盜鈴,是任憑國家繼續腐朽下去,簡單來說,就是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許多官員聽罷,頓時怒睜雙目。

誣蔑!

這真是赤luoluo的誣蔑啊!

可是許多官員也是沉默以對,尤其是宰相們,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事實,大家如今都是拖得一天是一天。

很簡單,這三冗問題,解決方案是再簡單不過,就是節省開支,可為什麽做不到。

但是,皇帝現在很著急,王安石才會被重用。

很多官員認為,這就是皇帝不做聲的原因,別看張斐的一些話,有些大逆不道,但他的最終結論,卻是說在皇帝心坎上。

張斐又道:“而法制之法的做法,看似莽撞,但其實是為顧全大局,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保障了一個國家的基本安定,百姓不會民變,士兵不會兵變。至於官員麽……那也只能怪他們能力不足。

元學士在河中府的成功,已經說明這一點,其實通過政策的調整,是不至於讓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來,故此河中府並沒有到債務重組的地步,所以我說得債務重組,也不是必然要這麽做,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趙抃、呂公著他們稍稍點頭。

這麽說的話,其實大家還是能夠理解得,如果鬧到那種地步,就是以前的制度,官員也得受到懲罰,只不過張斐是比較激進的,不是抓人問罪,而是將所有官員都給裁了,核心就不是懲罰,而是還債,而是財政。

張斐又道:“而這,也屬於儒家之法的一大弊病,就是執行方面的欠缺,在這裏我指得是儒家之法,而不是儒家思想。而法制之法,將會補全這一短板。”

富弼問道:“這話又從何說起?”

張斐回答道:“正如我方才所言,儒家思想只是大臣面向君主,本也應該如此,這就是大臣們的職責所在。可問題就在於,一旦君主采納,執行者還是大臣,這麽一來,就會出現兩個問題。

其一,大多數大臣肯定只會建議君主從(一)降到(零),是決不可能是從(一)升到(二)。因為執行者也是大臣,試問誰又會給自己增加難度,即便宰相想要這麽做,那底下官員也不答應啊。”

趙頊這回聽得是頻頻點頭,毫無顧忌,心道,一針見血,一針見血啊!

文彥博搖搖頭道:“此話我不敢苟同,大臣若是做不到,還建議官家這麽做,這與禍國殃民又何異?”

王安石不禁瞧了眼文彥博,他這是在暗示我嗎?

張斐點點頭道:“文公言之有理,而這就是我要說得第二點,在儒家之法下,皇帝是非常容易聽信讒言,忠奸難辨。

根據當下的制度而言,一般來說,先是皇帝提出一個目標,宰相為此去設計方案,最終由底下的官員去執行,從而完成這個目標。

假設皇帝提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正直的大臣必然就會去勸阻,而投機取巧的奸佞小人則是會表示自己可以幫助皇帝,完成這個目標。結果皇帝就有可能聽信小人之言。

若翻開史書,許多許多奸臣,就是憑借這一點上位的。但這是不是皇帝的錯,我覺得還得具體分析,如果皇帝只是單純得滿足一己私欲,而不顧財政危機,修宮殿,或者幹嘛,那皇帝當然也有錯,這也就是史書上所記載的昏君。

但如果皇帝是要勵精圖治,是要開疆擴土,是要建萬世功業,這就不能說是皇帝的錯。”

文彥博聽罷,不禁都感慨道:“這小子拍馬屁,也真是前無古人啊!”

一旁的司馬光、呂公著都是笑著直搖頭,當初阿雲一案,他們就已經見識過了。

這話對於皇帝,其實很不中聽,你都這麽說了,老子以後就別修宮殿。

但是在坐的大臣,都知道,當下這位小皇帝肯定非常愛聽。

趙頊的目標就是要勵精圖治,開疆擴土,但他這個主張受到很大的阻礙,他現在非常需要理論上的支持。

張斐道:“我們假設皇帝是要開疆擴土,但是財政暫時不足以支撐。那麽正直,且有能力的大臣,是會在不增稅的情況下,改善財政,幫助皇帝開疆擴土。

可是這種大臣一般都是五百年難得一見,如蕭何、如房玄齡,目前我朝王學士也在走這條路,但尚未證明。”

王安石凝重的神情,宛如雪蓮綻放,當即就笑了,是很大方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