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商稅則例(第2/4頁)

這個主張,他跟他哥哥蘇軾是非常一致的,他們是非常反對官榷制度,朝廷就應該只負責收稅,其余的都應該交給百姓。

但是王安石認為,將這些財富下放,不會流到百姓手裏,會強人壟斷,從而形成對百姓,對朝廷的威脅,既然不可能到百姓手裏,就不如全部由朝廷壟斷。

張斐心裏非常清楚,說實在的,他也無法去判斷,孰對孰錯,只是笑道:“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蘇轍問道:“什麽辦法?”

“借錢啊!”

張斐呵呵道:“誰還沒個應急之時,人是如此朝廷亦是如此,可以通過借錢來應急。”

蘇轍愣得半響,苦笑道:“這誰敢借?因為誰也不敢保證朝廷會還錢。”

借錢給朝廷,瘋了麽,朝廷能還你嗎?

朝廷不來搶錢,那就是萬幸,你還將錢送上門去。

張斐一本正經道:“公檢法可以保證。如今河中府不就是深陷債務之中麽,但蘇小先生認為這形成了一種危機嗎?”

蘇轍聽得眉頭一皺,沉吟不語。

回過頭一想,目前河中府真的是負債累累,前面要支付鹽債的利息,後面又要支付拖欠的軍餉,現在還要增多吏的開支。

要是換作以前,不管是哪個官府,早就爆發財政危機,而官府是鐵定會想辦法賴賬的,但如今好像也沒有人將這當回事。

官府現在還在加大支出。

這原因就在於,大家都認為官府會還錢,而這份信任不是來自於官府,而是來自於他們公檢法。

“但是這種寅吃卯糧又能維持多久?”蘇轍不禁又問道。

張斐道:“這只是應急之需,目的就是花錢重新建立起官府的信用,如果大家都不信任官府,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那麽在這期間,我們能夠想辦法消除弊政,解決三冗之禍,令財政得到喘息,那麽朝廷很快就還清舊賬。

從理財之術來說,寅吃卯糧並不是一種錯誤的戰略,我們賭得只是一個更好的未來,如果未來百姓更夠更加富裕,那麽稅收就會增長,那我們就是贏了。”

蘇轍道:“但是賭博總有輸贏,我們不一定贏,那如果輸了怎麽辦?”

張斐呵呵笑道:“那就早點去死吧,還能怎麽辦?”

蘇轍驚愕地看著張斐。

張斐道:“難道蘇小先生想繼續這樣的得過且過嗎?其實這治國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沒得選。”

蘇轍陷入沉思之中。

他雖然才華橫溢,但跟大多數人一樣,內心還是保守的,他理想社會,就是儒家的太平盛世,輕徭薄賦,大家都省著過,存點錢應對天災。

這其實也是大宋文臣天團的一大缺陷,雖然其中天才無數,但極度缺乏這種經濟頭腦,並且他們還反對這種頭腦。

別說王安石,如那薛向,可就是朝中為數不多的理財高手,但是在他們看來,薛向就是投機取巧,唯利是圖的小人,不堪大用。

這是王安石新法失敗的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宋朝的經濟結構而言,必然是需要理財的,因為有著太多的經濟交流,但這種思想始終被視作一種旁門左道,那麽就很難將政治力量注入其中,不管你是選擇國有經濟,還是私有經濟,都需要政治上的支持。

元絳也是為數不多擁有這種智慧的官員,所以他跟張斐就非常合拍,張斐的一些經濟戰略,元絳就是很認同的。

比如發行鹽債和鹽鈔的策略,元絳就非常支持,並且也將此視作為官府應對這期間支出的主要手段。

因為目前青苗法、免役稅都還沒有正式執行,要想盈利的話,還得等到一段時期,但是官府支出卻在與日俱增,那邊軍餉債務,這邊的胥吏支出,這怎麽解決?

就只能發行鹽債和鹽鈔,來度過這個難關。

這重組後的提舉常平司,第一個項目,不是執行青苗法,而是對外發放鹽債。

轉運司決定發行一批價值一百萬貫,為期三年的鹽債,利息是每年百分之六或者百分之五,如果是到期本金利息一塊結算,則可以拿到百分之六的利息,但如果需要每年結算利息,則是百分之五,可以糧食和錢幣來購買鹽債。

此外,這個到期本金,客戶可以在購買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是要鹽,還是要錢幣。

官府上下也都寄望於這一筆鹽債,能夠解燃眉之急。

可惜天不遂人願,這一消息放出去後,那真是雷聲大,雨點小。

大家都在議論此事,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去購買。

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批鹽債,但是第一批鹽債,是鹽商們迫於貶值的鹽鈔,無奈之下,才將鹽鈔轉為鹽債。

如今讓大家直接花錢去購買,這個大家心裏還是不太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