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文武與法(八)(第2/3頁)

王韶是文官出身,但又擔任總參謀長,是相對中立的,且他早年便覽西北風光,對西北風土人情,是非常清楚,於是張斐就打算讓王韶以專家的身份出庭,給予一些專業性的意見。

王韶也頭回見識到皇庭的審理方式,不是很了解,對於張斐的解釋,還是不太理解,又問道:“我的供詞,對於此案而言重要嗎?”

張斐遲疑少許,道:“那也不是非常重要,如果王經略沒有來,我也不會特意去勞煩王經略。”

王韶出庭的作用,純粹是為一些理論加強說服力。

王韶道:“那我就還是不出庭作證。”

“王經略若是不願意,那我自然也不會勉強。”張斐又好奇道:“不過王經略可否告訴我,這是為什麽嗎?”

王韶遲疑半響,很是為難道:“因為我與此案,是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故不方便作證。”

張斐驚訝道:“王經略與此案有利益關系?”

王韶點點頭。

張斐道:“什麽利益關系?”

這裏卻萬分疑惑,認為這不大可能。

因為他已經收集了很多資料,如果真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事先他就會派人去請王韶,而不是說王韶來了之後,再去請他來出庭作證。

王韶猶豫一會兒,才道:“你方才說,打算問我,這綏州的重要性。”

張斐點點頭。

王韶又問道:“那你對綏州的問題,又知道多少?”

張斐想了一下,道:“綏州本是我中原故土,不過在唐末時期,被黨項人占據,可是由於當時黨項人在名義上一直依附中原,綏州自也是算在唐朝領土,可在我朝立國初期,黨項首領李繼遷叛變,綏州就被黨項所據,而在之後的數十年間,也成為我國與西夏攻防爭奪的要地。”

王韶點點頭,道:“也正是因為如此,綏州在西夏看來,是屬於他們的領土,這也是為何,這些年來,西夏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想要回綏州,而我軍在綏州任何舉動,都會使得西夏惶恐不安,且不斷派兵騷擾,而在外事方面,也不斷施加壓力,導致綏州一直未有得到良好的建設。

如果將來西夏要出兵,綏州必然是他們的借口,從這一點來說,鄭獬說得也不無道理,綏州恐成兵禍之源。

但是你應該也清楚,目前來說,國家財政十分困難,且王學士又在頒布新法,我們還需要時日,不宜在此時與西夏發生沖突。

故此,我曾向官家建議,經略河湟,以河湟為基點,形成對西夏東線和南線包夾之勢。而河湟地區一直都屬於我大宋領土,根據慶歷之約,我們雙方都有權在領土上駐軍,修建防禦工事,互相不得幹涉,經略河湟,不宜引發西夏的幹涉和沖突。”

張斐道:“也就是說,王經略不願意強調綏州的戰略屬性,因為這與王經略的戰略有所沖突。”

王韶點點頭道:“可以這麽說。但其實綏州地理位置是極為關鍵的,不管是種副使,還是郭相公他們說得都很對,但是西夏方面同樣也不願意就此放棄綏州,從大局來說,經略綏州,不管是國內的阻力和外面的阻力,其難度是要遠勝於經略河湟,而我們現在需要時日準備。”

“我明白了。”張斐點點頭道:“多謝王經略告知。”

王韶呵呵道:“這其實也不是什麽機密,郭相公他們也都知道,只是非常抱歉,我不能給張庭長提供幫助。”

“王經略千萬別這麽說。”張斐擺擺手,“基於這一層利益關系,王經略確實不太適合出庭作證。”

張斐還真沒有想到,此案的背後竟然還牽扯到,北宋針對西夏的兩個大戰略。

在熙寧元年之前,在宋朝的軍事戰略家眼裏,北線綏州一直都屬於消滅西夏的戰略要地,這一派就是以範仲淹、種世衡為主的。

最初趙頊也是這麽認為的,因為這個戰略一直都在執行中。

他是非常想得到綏州的。

但也正是因為此案,使得趙頊改變戰略,選擇王韶的河湟戰略。

原因就在於,在種諤拿下綏州後,西夏方面是糾纏不休,用盡各種手段,來幹擾綏州的發展,外交也頻頻施壓,天天與宋朝交涉,拿各種要塞給宋朝交換,宋朝還上過兩回當。

這也導致綏州一直未得到發展,如果要以綏州為基點,就必須開辟運輸線,在前線屯田,等等,如果這些都發展不起來,你就不可能以此作為進攻西夏的大本營。

同時國內保守派對於收回綏州,是非常擔憂的,確實,這宋朝的財政是糟糕透頂,如果再爆發大戰,可能就再也恢復不過來。

在他們看來,綏州就是一個隨時爆炸的火藥桶。

是得不償失。

關鍵西夏那片領土,是重在國家安全,而無法為宋朝的財政帶來任何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