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治亂世,用重典?(第2/3頁)

又聽張斐言道:“在軍閥混戰年代,將重典用於行軍打仗,這當然是可以得,但是用於治理亂世是萬萬不行的。”

蔡卞問道:“為何?”

趙頊、王安石、司馬光他們也都非常疑惑地看著張斐。

因為重刑慎刑之辯,也是目前宋朝統治集團內部經常爭論的一個話題,有些人提倡重刑,但也有些人提倡慎刑輕刑。

可也沒有說,說的張斐這麽武斷,哪怕是提倡輕刑的,也是認為得與時俱進,不是反對重典治理,他們的依據是,國家都建設這麽久了,不要再加重刑罰,而是應該向慎刑輕刑方向發展。

而且你要否定法家之法,嚴刑峻法也是一個主要論點。

只要你否定不了這一點,法家之法就有存在的意義。

張斐道:“在亂世之下,法制敗壞,必然會引起賊寇四起,處處都是違法亂紀之人,但是你們要明白一點,這不是大部分人所願,他們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你不搶人,就得被人搶,故而才走上這條路。

如果人人都是生而為盜,那就不會出現法制之法,法制之法的概念,是捍衛個人正當權益的一種共識,不是李悝憑自己的智慧想出來的,如果人人都想為盜,那就不會出現這種共識的,重典也就更無從談起。

基於這一點,你若采用重典治世,那百姓就會想,我以前犯了法,你會不會清算舊賬?而且惡習一旦成為習慣,一時半會也改不過來,這順手一撈,可能就是死刑,你說他是會去自首,還是會上山為賊?

這就會出現秦國的情況,秦國的嚴刑峻法,已經是登峰造極。那你們認為是秦國治安好,還是貞觀時期的治安好?”

“貞觀時期。”上官均回答道。

後面的士大夫們也是頻頻點頭,他們當然是喜歡唐朝,不喜歡秦朝。

別看玄武門之變的黑歷史,有違儒家道德,但唐太宗就是後世儒家最喜歡的皇帝。

豎立榜樣,首先得找一個成功者,這是最基本的,宋襄公也仁義,但儒家很少提他。

唐太宗不但武功強大,文治也強,再這麽一渲染,基本上就是儒家心中完美君主。

至於說李建成麽,儒家也沒有說不聞不問,自唐朝之後,嫡長子即位是儒家非常堅持的。

因為在唐朝嫡長子即位,都已經成為一種逆襲,那武則天都是一個次女。

拿貞觀去壓制秦朝,他們當然不會反對。

“正是如此。”

張斐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有些違法行為,都還是天災所至,那你面對的就是死路一條,就人性而言,只要有機會肯定會落草為寇,好死不如賴活著。

秦朝的嚴刑峻法,很快就導致滿山都是賊寇,自秦孝公到秦始皇,這秦人漸漸明白一個道理,首先,千萬別違法,其次,只要違法,就立刻跑路,當強盜去。”

蔡卞就問道:“輕刑可治亂世?”

“這是唯一的答案。”張斐非常肯定地說道。

蔡卞一愣,問道:“此話怎講?”

“我再重申一遍,法制之法是個人捍衛正當權益的一種共識。既然是一種共識,它就會有自我恢復能力,當大家都知道,法律已經恢復,我種田不會再天天有人來搶,大部分人就會回去種田,不會去當草寇,當良民成為多數,草寇就會變得更加虛弱。”

“依老師之意,官府是什麽都不要做,用老子的無為而治。”

“玄機就在這裏。”

張斐道:“我方才說行軍打仗用重典,這是可以的,且自古以來,對軍隊紀律的要求,一定是高於普通百姓的,這是一個常識。

為何?因為他們有兵器,他的專業就是殺人,他們非常強大,軍隊一旦作亂,後果是不堪設想,這一點相信我朝是最有體會的。”

不少人紛紛點頭。

宋朝就是從軍閥混戰中建立起來了,對於將帥管控,已經嚴到快要自廢武功的境界。

司馬光一看,這情況不對,大家不是來吵架的嗎,怎麽他說什麽,你們還都贊成?

這難道這就是說他們的話,讓他們都無話可說?

張斐又繼續言道:“同理而言,官員呢?官員手握權力,那麽對官員的要求,必然也是要高於普通百姓的。

但是重典是往往伴隨著強權,是要給予官員極大的權力,以及極少的束縛,這是不是本末倒置。

再倒置過來就行了,治理亂世的關鍵,從來就不是重典治民,而是在於治吏,恢復法制之法,還是需要依靠官府去引導。”

本來還在頻頻點頭的老夫子們,聽到這話,頓時就驚醒過來。

好家夥!

說了半天,原來是要重典對付我們?

此子可真是狼子野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