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逛書肆

讀書很費錢,這是秦放鶴來之前就知道的,但親眼所見還是帶給他不小的沖擊。

最便宜的《三》《百》《千》就要一百五十文一本,四書五經中流傳最廣,刊刻版本最多的《論語》三百文,《大學》《中庸》五百文,也就是足足半兩銀子。

“娘咧!”看清標價後,秦山跟著倒吸涼氣。

加起來多少錢?他空空如也的小腦瓜已經不夠使了。

作為社交書寫層面鄙視鏈底層的玉版紙,六十文一刀,而一刀只有七十張(注),更別提其他更講究些的印花、燙金和香薰紙。

再便宜的,寫出來就不能看了。

秦放鶴再次認識到自己繼承了一筆多麽豐厚的遺產,也深刻了解了自己的貧窮。

一旁的秦山飛快地瞟了門口的夥計一眼,鬼鬼祟祟低下頭去,將方才自家大哥塞過來的銅板數了又數,分出來一半。才要收手,略一猶豫,又齜牙咧嘴分出一半的一半,然後碰碰秦放鶴的胳膊,偷偷摸摸將那四分之三遞過去。

秦放鶴一怔,看清他的動作後,油然生出一種啼笑皆非的感動。

“不用的。”

見他沒動作,秦山著急,又往前遞了遞,很不好意思地催促道:“噥……以後我掙錢……”

秦放鶴失笑,見他滿臉寫著不信,終於忍不住笑出聲,“我今天花不了幾個,帶夠了,真的,不哄你。”

秦山盯著他看了半天,總算有點相信了,這才別別扭扭收回手,“那我先給你收著。”

書肆內的商品大致分兩類,一類是消遣的軼聞怪志話本類,另一類就是科舉相關的“正經書”和文房四寶,其中書籍又細分為四書五經等科舉用書,以及各路高中的前輩們做出來的出色文章、考卷,俗稱“選本”。

選本也分兩種,一種是各地官府、官學選出來的優秀作品,官方公費印刷,質量相對穩定且較高;另一種則是民間學子自費出版,魚龍混雜,不乏動機不純魚目混珠者,需得讀者自己甄選。

青山鎮地方小,文風也不甚濃厚,但書肆內的選本倒頗齊全,連今年年初剛過的縣試選本都有。秦放鶴喜出望外,用心挑了幾本官方的,去門口處借光,細細品讀起來。

公費印刷的文章質量不敢說絕對一流,但最能體現官方喜好和文風動向,乃是類似《中公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粉筆公考》的存在,也是當下秦放鶴急需掌握的。

格式,字體……秦放鶴在心中默記,這“官文”倒有些像正楷,回去後得好好練一練。

都說字如其人,字就是讀書人的臉,一筆好字足以改變很多事。

正看著,忽覺眼前一亮,擡頭一瞧,方才的夥計竟把大圈椅挪到屋裏,讓出了光線最好的位置。

那夥計也不看秦放鶴,另去屋裏避風的位置窩下,復又半眯了眼睛,抱著大茶壺飲起茶來。

好像他進來,真就是為了換地方喝茶的。

秦放鶴抓著書頁的手指蜷縮了下,低低說了聲謝,果然挪過去,重新埋頭苦讀。

他的大腦飛速運轉,幾乎能感覺到剛才吃下去的肉包子正以驚人的速度消耗,五臟六腑都被帶動發出不堪重負的哀嚎。

一目十行看完一本文選,秦放鶴合上書頁,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將龐雜瑣碎的信息篩選、歸類,又與自己上輩子了解到的科舉制度和原身記憶做比對,發現大部分重合,這才松了口氣。

簡單來說,科舉大致分為縣府院試、鄉試和會試,考中後分別對應秀才、舉人和進士的身份,考試難度自然隨之增大,但單純就縣試而言,難度並不高,用秦放鶴自己的話說就是考三力:

記憶力,理解力和財力。

前期秀才前後共計五次考試,考題皆為四書五經的選詞填空、閱讀理解和做限定格式的詩詞,與其說是為朝廷搜羅人才,倒不如視為正式科舉之前的大篩查:記性不好的不要,理解能力低下的不要,實在窮掉褲衩子的也不要。

說白了,只要能有錢接觸到這些必考書籍,並且理解了大致意思後死記硬背下來,一個秀才的功名就算十拿九穩了。

秦山:“……”

乍一聽好難,再仔細一聽,果然他娘的不簡單!

光啟蒙用書就要將近一兩銀子了,再加上什麽四書五經和筆墨紙硯,二兩保費,哪怕應試者一次就中,起碼也要十兩銀子!

十兩!

足足十兩銀子!

光買了書籍和筆墨紙硯不行,還得找人啟蒙,請先生吧?每年束脩和給先生的三節六禮……

秦山頓覺頭昏腦脹,用力吞了口唾沫,已經不敢繼續算下去了。

暈頭轉向間,他傻乎乎向書肆的夥計問道:“天爺啊,恁這書肆一年得掙多少錢啊?”

夥計:“……”

秦放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