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兩把刷子(第2/2頁)

另外族法害人害己,令大唐律法失去公信力,長此以往百姓不遵守大唐律法,而是遵守他們所謂的族法。

若族法與大唐律法相違背,百姓該遵守哪個?

況且同族中親緣關系相連,難免會徇私。

主事者往往是族中的長輩,他們的知識文化水平有待商榷,尤其是僻遠地區,做出的判決定不如經過科學考核制度選拔的大唐官員公平公正。

最後一句話,許乘月一半兒是真這麽想的——或許不能包括全部,但從平均水平來說是這樣的。

另一半兒是在拍這位大官的馬屁,不著痕跡地吹捧他幾句,如果他有能力推動族刑的廢除,也算一件大好事。

寫完這封回信,許乘月長籲了一口氣。

她寫這篇故事的時候,確實未料到竟會真的發生。

唐朝的風氣還比較開放,族刑大肆盛行是從明朝時期開始的,因為明朝的法律確定了族法的地位,也成為後來宗族勢大的原因。

但想必宗族的勢力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萌芽了。

.

童二娘收到采訪邀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可置信。

她當然知道報紙,但沒想過自己能有一天能登上去——盡管她寧願沒這個機會。

山海書肆的人問她是否願意。

童二娘猶豫了一下,然後點頭同意了。她知道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可以讓天下更多人看到阿姊身上發生的事,從而避免讓更多的人受害。

采訪她的娘子人也很好,一直鼓勵她,在她幾次忍不住淚意的時候,溫柔地安慰,勸她如果受不住了可以停下采訪,但她堅持了下來,不想讓自己顯得那麽沒用,遇事後只會哭。

在報紙發出後,書肆還給她送過來幾份,她看了之後有些窘迫,覺得自己太不會說話了,看起來魯莽直白,一點也不像讀過書的樣子。

她反復地琢磨措辭,恨不得重新來一回。

沒想到看到報紙的人沒有嫌棄她,反而誇她有情有義,智勇雙全,巾幗不讓須眉。

還將她跑去敲鼓的事傳成了故事,講得一波三折。

郭家人被帶來長安,童二娘也知道了,但她沒有專門去看,或者到他們跟前去放狠話嘲諷。

她連看那家人一眼都覺得惡心。倒是她耶娘長籲短嘆,說兩家的情分算是沒了。

童二娘冷眼旁觀,她才不在意什麽家族情分,她只在意她的親人。

.

審案的那一天,許多人聞風而動,聚集在皇城門外,他們當然不敢紮堆,三三兩兩的分散在各處店鋪,亦或者假裝不經意地路過。

但守城門的侍衛明顯地察覺到了變化,許多雙眼睛刷刷地往他們身上刺,像是要穿過他們,看到皇城內。

這讓侍衛們如芒在背,站得都比以往筆直僵硬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大聲地議論著,絲毫不怕被人聽見。

“你說到底會判什麽刑?會是死刑嗎?”

“我怎麽知道?你得去問那些官人,我猜大概不會,畢竟是許多人一起決定的,況且他們也不會親自動手,命令仆從就好了。”

“那太可惜了,活生生一條人命呢,白白沒了。”

其實按照他們原本的觀念,倒也不至於如此深惡痛絕。

實在是故事中的劉氏母子太過淒慘,聞者落淚,見者傷心。

……

行人來來去去,有些人禁不住等待,已經走了,還有人一直坐到了下午。

許多官員走出皇城門,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嚇了一跳,接著反應過來,裝作沒事,端著姿態,昂首闊步離開。

“快看,鐘侍郎出來了!”人群裏有人驚呼。

鐘侍郎剛出皇城門就聽到這話,心中一緊。

“鐘侍郎,判了什麽結果,您給我們說一聲唄?”有大膽的藏在人群裏,大聲呼喊問道。

他心下一松,原來是問這個。他判處了郭家郎君斬首示眾,郭家父母流放。

之後向聖人稟報,聖人非常滿意,贊他處事公明。

判決就這麽定了下來,後面還要經過四次復審。

多虧了月明那小子,沒想到他還真有兩把刷子。

鐘侍郎不好直說,搖指了一下西市的方向暗示。

大唐執行死刑的地方眾多,如朝堂,京兆府,和東西二市。

因《周禮》中有言“刑人於市,與眾棄之”,所以東西兩市經常作為行刑的場所,其中西市用得更多。

百姓們霎時明白過來,大聲歡呼,“鐘侍郎明察秋毫!”

“鐘侍郎英明神武!”

“鐘侍郎廉潔奉公!”

聽著百姓的各種溢美之詞,鐘侍郎矜持地克制住欲上揚的嘴角,低調地擺了擺手,才乘著馬車離開了。

雖然案子已經斷完,但他還有事要忙。看了月明的回信之後,他覺得非常有理,族刑廢除一事迫在眉睫,他得好好想想奏章怎麽寫,到時候怕又得跟人打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