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2頁)

韓老三想了想:“因為今年秋稅全換成征收布帛了?”

韓徹搖頭:“布帛輕便又比糧食值錢,還更好運輸,朝廷早就有過這方面的政令了。”

過去因為運輸上的困難,朝廷如非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就好比去年那種情況,才會從松州的常平倉調撥糧食。不然在正常情況下,其實朝廷對江南區域的稅收都會換成更為輕便又值錢,還不易產生損耗的布帛。

韓就還說道:“漕運經過改革後,如今一切也都由官辦的專門運輸隊伍負責,已經不需要各地方官府再為此勞心。”

“那是為何?”韓老三想破腦袋,也實在是想不出來了。

“若不出意外的話,應是與常平倉改革有關。”韓徹就說道:“明日一早,你隨我再去附近調查一番吧。”

第二日一早,食用過朝食後,韓徹讓工作組的人按照之前計劃所分派的任務去執行,他則繼續帶著韓老三換上了一聲麻布做的衣裳,再乘坐水驛提供的驢車,又找了個本地的人陪同出行。

松州港口這一片,不止是水驛有提供驢車,附近草市這片的民營店肆也皆能找尋到可供租佃的驢車。

畢竟馬車作價太過昂貴,百姓種地所需耕牛都不足,行駛速度又緩慢,驢車就也算得上是時下江南區域的一大特色了。

“大人,咱們今日到底要去哪?”準備上車時,韓老三好奇的詢問道。

“用不著去太遠的地方,就在附近的鄉鎮轉轉吧。”韓徹說道。

駕車的本地人聽完要求,就直接帶著兩人去了離草市最近的一個小鎮上。

這個鎮子不算大,也遠沒有草市那麽的繁榮。不過事關人類生活必需品的幾種物資的小店,還是皆有開設著的。

找了個飯館停下,讓駕車的本地人在此等候休息,韓徹則帶著韓老三直奔鎮上最大的一家糧食鋪子。

別看這小鎮雖小,糧食鋪子倒是開設起碼有三家。適才在路上時,趕車的本地人也告訴韓徹他們,言道這小鎮上的米店生意都還可以。

松州雖然是產糧大區,但卻全都集中在松州東部區域。運河港口這邊屬於西部區域,人口又是最為稠密,這部分區域的百姓甚至都是靠紡織為主業,賺取銀錢再去購置米面回來食用。

“店家,你這谷子和大米如何售賣的?”韓徹一進去也直奔主題。

“谷鬥九文,米鬥十五文。”店家瞧見韓徹和韓老三眼生的厲害,不過既是客人,態度也還算和善。

時下對布帛習慣以匹來計量,對糧食則習慣以鬥來計量。一鬥糧食就大約相當於韓徹穿越前的社會裏的六斤左右。

“面呢?”韓徹又問。

“面一鬥三十五文。”店家回答。

“大人,這面價倒是沒什麽太大區別。不過這米價卻是比咱們上次來要便宜些了。”韓老三又湊到韓徹跟前來,小聲說道。

因著去年朝廷從松州這邊調撥了一大批糧食去解決京城的嚴重缺糧問題,再加上當時官府要求加急運輸時導致的耕牛折損嚴重,事後百姓勞作費力,地裏產出又減產,就使得糧價上漲了起來。

然後讓韓老三也沒想到的是,韓徹把他的話,又重復對著店家詢問了一遍。

店家笑道:“郎君,你們方才從外地過來,還不知曉官府在這個月初放了好大一批稻谷出來,這糧價可不就便宜起來了麽!”

至於面價並未有所變化,韓徹想來應該是因為江南區域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百姓麥子種植的非常少,因此這價錢也比主要的小麥種植區本就會貴上一些。

官府放糧,也是想要調節物價,本質是為著護農。肯定也不可能去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運輸物資,去運輸北方的面粉。

待三家糧食鋪子都詢問完,韓徹心情可謂是越來越好。

“大人,你怎的這般高興啊?”此時,韓老三明顯一臉還未曾明白過來的樣子。

韓徹聽聞,就笑著問他:“阿三,你可知為何松州官府這次放糧如此爽快?價錢還這般的低廉?”

商人做買賣,自是為著掙銀錢。那麽糧食鋪子裏的售價,他肯定是要有賺頭的。這就使得韓徹不用去查看常平倉登記的出納數據,都可以確定,松州官府這次放出的那一批糧食作價,一定會低於今日所詢問到的數額。

韓徹也從不去奢望,松州這同一批官員,會突然齊齊良心大發現,變成了一群一心只為民的好官。

想到這,韓徹就又嘆氣道:“他們如今能這麽的積極,說到底不過是能通過常平倉放糧,獲取到利益了。”

因為這次的常平倉改革中,有一條就是,官府放糧後所售賣到的所有銀錢,朝廷讓其一律置換成當地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