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交通

馮躍等人把杞縣的藕粉搬運到安南集市上來售賣,目前對安南農戶來說,其實並沒有造成影響。

主要他們現在規模還不大,每次帶來的量放在安南整個藕粉市場裏面,是微乎其微的。客舍老板和韓老三會這麽看不慣,針對的是他們在自家“屋門口”搶生意的行為。

就像動物對自己領地闖入者,會做宣誓和警告,以及攻擊。這是生存必要的,因為動物需要在自己的領地裏覓食生存,繁衍棲息。

但這種領地占據的思想對於安南的長久發展來說,卻是在顧小利而舍大利。

要知道人口數量的多少,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是有著重要的影響。

安南山高林密,毒蛇猛獸眾多。兼之天氣悶熱,濕瘴縈繞,又位於朝廷轄下最南端的大陸,因此一直被以北地為經濟和政治中心的古代人,視為最不適宜居住的地方。

於是在過去不管哪個朝代,哪怕是遭受再大的自然災害或是社會大動亂,朝廷要把人口往南遷,都秉持著一個其他區域容納不下之後,才會輪到安南。

可事實上,只依賴人力畜力的農業社會人口增長極其緩慢,除北方一些區域還有可能出現人口較多的時候,其他區域幾乎很難出現人口容納不下的情況。

所以韓徹不僅不會阻止如馮躍這樣的競爭者的到來,他還一直在想辦法,要給安南吸引更多,尤其是高質量的那群人的到來。

而對於整個府州來講,高質量人才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府城裕州。

但要想把裕州的高質量人才吸引到安南來,不僅需要將安南變得繁華,還需要使兩地的交通更為便利。

眼下,交通主要分為路道和水道。

如果要從府城來到安南,走路道的話,中間是需要穿插杞縣。

兩縣緊鄰,因此杞縣的官道也跟安南一樣,不僅同為三等遠小。也因山高林密,官道修建時常需得避山饒道,便使得從府城到安南的路程,耗費時日增多不少。

至於走水道,安南轄下確實有一條江河連接府州。但這條江河受入海口湍急的江流和海潮的影響,每每修建石橋,都不得長久。

石橋修建耗費銀錢又不是小數,過去安南縣窮苦艱辛,往來安南的商隊又只入冬那一小批。於是整修幾次,所任職過的刺史都覺得這般投入太過不劃算後,便再也不願意花費銀錢去做修建。

如今那座石橋便已經成為了一座廢橋,又因靠近入海口,風浪較大。尋常百姓的船只每逢春夏季出行,還甚為危險。人們為了安全著想,便寧可繞道,先通過杞縣,再達到安南,也不會選擇從石橋出行。

但若是能把這橋重新修建起來,那麽從裕州靠江河邊緣抵達安南的江河邊緣,便可做到來回耗費僅需半日。

可修橋的耗費之多,連府城都撐不住,便更別說才修完官道的安南了。

因此,韓徹只能暫時把修橋的事放一邊。但心裏已經在琢磨著,待到下半年府庫一充實,便得想辦法開工……

安南今年的農作物種植整體來說,還算是比較順利的。剛開春時,安南農戶就在衙門的帶領下,再次組隊用牛車去杞縣礦區拖運礦渣。

一道同去的還有那些土著漢子,他們一聽說這礦渣能讓甘蔗長得更好更甜,簡直恨不得一口氣就把礦區的礦渣全拉回來。

這些土著們過去在生產方面,習慣以弓弩打獵,無桑蠶,以葛制布為衣,種植水平上更處於“火耕水耨,一任於天”。

這時候就得虧有韓徹給他們每個寨子都找的那幾個莊稼好手,細致耐心的教授他們種植技術。

土著們學會了不少耕種養殖,也與附近鄉民相處的更為融合起來。

韓徹隔上一段時間也會去到各寨子裏瞧看,若碰上什麽生活方面的困難,當即便派人過來給他們解決。

這麽一來,土著們被衙門編戶後的生活稱得上一句舒適又滋潤。又因為要忙地裏的勞作和縣城的售賣,於是大家便漸漸的從寨子裏搬出來,住到山下新建的屋子裏。

很快,新造戶籍的土著們便也迎來了早稻收獲。

收成如之前的蓮藕一樣,雖說都比不上其他農戶們地裏的。但對於這群土著們來講,已經感到非常的滿意了。

收獲水稻時,一些土著們還借到了附近村子裏鄉民的打谷機。

“這打谷機可真好用!”

土著們前兩年也不是沒有人見過打谷機,甚至他們當中還有人下山給鄉民做事時,都已經用過打谷機了。

但一點也不妨礙,他們此時在用打谷機收獲自己田裏的水稻時的那股高興。

“等甘蔗賣得了銀錢,我家也要去制一台打谷機。”有那土著還這般說道。

“我家也要!到時候早些去,正好趕上晚稻收割。”另一土著說道:“自家有還是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