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自辯無罪

縣衙內,韓盈看著面前來自郡裏乃至長安的廷官。

來的兩個主官年齡都不算太大,外貌看起來不會超過三十歲,考慮如今的路況,也就這樣的年齡能禁得起舟車勞頓,再大點,哪怕現在已經開始入秋,也做不到這麽快趕過來。

不過,年輕不代表他們辦事能力不行,相較於後世二十四歲才踏入職場的情況,現在不少人可能從十五六歲,甚至更早就開始在父兄身邊打雜,兩個廷官基本上都有個十年工作經驗,很難糊弄他們。

韓盈倒沒想著糊弄,但有人肯定在為她擔心,郡裏是郡守梁度犁過的地方,派過來人叫張毅,明顯更加傾向她,態度也更加和善,聽她說完這些話時也沒有露出不信的神色,只是眼中還有幾分克制不住的好奇,也不知道是因為看到她,還是對瓷坊怎麽不在她手上而好奇。

而另一位來自長安的廷官就冷漠無情多了,此人冷淡的介紹了自己的姓名是宗賓,而後便將事情經過簡短的說了一遍。

長安距離濟陰郡太遠,不重要且不涉及本郡的消息,大多不會傳遞過去,衡朔根本不知道韓盈被賜爵的事情,不過他的狀告也並非一點用都沒有,朝堂中還是被經商這件事引爆,而他們爭執的點就在於,賜爵後販賣瓷器被皇帝允許,不代表賜爵前她經商之事被赦免了啊。

‘翻舊賬’這種事情對朝臣們來說很危險,畢竟誰屁股底下都不太幹凈,所以,一部分大臣主張無罪,不過,另一部分大臣卻主張要查,廷尉判的案子都有指導性意義,是要下放到全國參考的,而‘翻舊賬’,極為有助於打擊地方豪強。

而大多數豪強的初期發家史都不算多麽幹凈,手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命,可等財富起來了,買個爵位,與人利益交換個官職,之前的事情便都作廢,而後合法的魚肉百姓,韓盈的行為很有代表性,不查驗懲處,怎能讓國家安穩?

提出這樣建議的大臣,並非因為瓷器售賣價格的暴利,也不是對韓盈本人厭惡,而是真的想要維系國家健康運轉。

這也是一個後世回顧歷史時很容易忽視的點,其實古代各大朝代,都有抑制土地兼並,打擊豪強的舉動,只是在中央強盛,皇帝握權,朝中清明時,才能很好的做到這點。

而在西漢時,為了維系從未有過的大統一王朝的統治,幾代接任者運氣極好的全部智商在線,政治能力點滿,同時還有戰略級人才精準分析出國家的弊病,同時給出了正確的方向。

呂後時期,中央將諸侯國劃分到‘國賊’,需要以敵人的身份應對,而後用文景兩代帝王的努力,才將主要矛盾解決,隱藏在諸侯王下的豪強看起來不起眼,但西漢的皇帝們並非沒有對其治理,他們用了一項非常好的辦法——

將家產二百萬錢或者三百萬錢的人,以及朝中二千石以上的大臣,全都遷族去給皇帝守陵。

豪強大多依靠獨特的地方環境興起,一旦離開生養自己的土地,不僅自身難以維系,還會因為他們的離去,讓本地的百姓有喘息之機,可惜這麽好的政策只在漢朝有過,甚至漢朝真正能用的皇帝也不多,原因嘛也簡單,有些皇帝手裏沒壓住這些豪強的刀啊!

還在發育階段的漢武帝目前也是沒刀的,但這不代表他會對地方的豪強有好態度,韓盈獻瓷是好,但她要是在地方欺淩百姓、掠奪土地民財和人口為自己所用,那對自己表現的再柔順弱小服從諂媚,實際上也是損害他財富的蛀蟲。

因為這點,漢武帝沒有制止大臣,而是默認他們派人查驗這件事情。

宗賓的話肯定不會說這麽多具體的內容,是韓盈在對方解釋中推測出來的。

相較於衡朔,漢武帝的行為頗有些區別對待的意味,不過基於兩人的身份,這種區別對待也不足為奇,韓盈也不怕查,就是宗賓壓根不相信她所言,在韓盈解釋後,眼中的懷疑更甚:

“僅一件瓷器,其利便可重達十金,你何談未曾參與此事?”

“這是行商做的事情,他們賣的價格怎麽落到我頭上?宛安縣有誰能花十萬錢買一件瓷器使用?”

韓盈很想表述一下自己現在比竇娥還要冤,只是這樣太誇張,她便還是維持無奈的神情,伸手沾著溢出來的水寫了個繁體的‘瓷’字。

“兩位也清楚,我在宛安擔任醫曹,主要是帶著女醫們治病救人,給婦人接生。”

寫好字,韓盈將手收回,讓這兩人觀看。

從縣外走到縣城,宗賓也不是沒有見過村裏的女醫,他沒有反駁韓盈的話,而是有些不解對方為何要說這些,又讓看這個從未出現過的字。

不解歸不解,宛安縣農人的情況不算差,宗賓態度冷漠,不代表他對韓盈就有惡意,他順著對方,低下頭看起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