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從賣機票開始的文旅項……(第6/7頁)

但也只敢去自己熟悉的地方,總覺得在陌生的城市兩眼一摸黑。

紀春提供了一站式全包的服務,如果有錢,全程都有人接送。

如果沒錢,紫金旅行提供全程免費的路書,到了某個城市,公交車要怎麽坐、有哪些旅店、這些店的平均價格,有什麽好吃的,那些食物的平均價格,還有些推薦的老字號。

這些信息搜集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各地文旅局自有人兢兢業業收集消息。

剛開始紀春不理解為什麽要提供免費路書,吃力不討好。

沒過多久,他就領悟到答案了,這就是「紫金商情」的旅遊版:“安總,有好幾家飯店來問我們,能不能把飯店的詳細信息刊登在我們的路書上,願意給錢。”

紫金商情有專家分析版,紫金旅行也有,歡迎熱愛旅行的人投稿。以旅行者的身份,去看不同的景點。

這個項目,文旅局特別想參加,不過安夏給他們專門辟了一個單獨的頻道。

官方眼裏,自家寶,萬千好。

在旅行者眼裏,它可能就是一個坑爹貨,不去後悔一天,去了後悔一輩子的那種。

根據紀春的調查數據,許多人去歷史氣息濃厚的城市,首選目的地必是當地的博物館。

最高的差評也是博物館。

現在的博物館不比許多年以後,91%免費,現在就連省級市級博物館都要買門票。

很多人買了門票以後,高高興興進門,一臉懵逼出來,只記住了……滿坑滿谷的破瓦片,爛罐子……

就連最牛逼的陜博也不招待見,那些一眼就能看出華麗和風采的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這會兒還不是展品。

進門的人想到交的門票,越想越氣……能給好評那是見鬼了。

文物其實很多時候就是聽個故事,不然誰會吃飽了撐的跑到陽關遺址看一塊破石頭,可不就是為了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嘛。

被差評最多的是一個門票定價挺貴,全是石碑的博物館。

差評最多就是:

看不清還收這麽貴。

都不知道寫了什麽。

一點意思都沒有。

什麽都沒有,門票也太貴了,真敢收。

……

下面有本地人出來控評:

那是有文化的人去的,你看不懂就去上掃盲班。

沒請你來。

懂的人自然能看懂,你不懂,跟你說了也沒有用。

我覺得現在就挺好的,文化韻味本來就要自己體會,你這麽喜歡吃別人嚼碎的饃啊?

……

遊客和本地人在評論下面吵成一團,很快就進入地域歧視和人身攻擊狀態。

遊客高呼:傻逼才去你們那。

本地人高呼:沒你們我們更清靜!

博物館的領導很頭疼,他們本來只想做一個太太平平的小透明,是文旅局非得把他們拉出來亮個相。

他們本以為在這麽多大型博物館面前,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這個冷門小景點,誰知道竟然吵起來了。

安夏去過這個景點,當時她遇到一個不錯的講解員。不僅講解本館陳列物很認真,甚至還能衍生到其他國家的石碑,漢謨拉比法典和埃及方尖碑等等……總之,就是有一種「學到了」的感覺。

但是……也就那一個,其他的講解員就跟背產品說明書一樣,甚至不如百度搜到的齊全。

講解真的很重要,不然會有極大的誤導性,比如金陵的梧桐樹明明就是為了孫中山的奉安大典種的,有些講解就說這是蔣宋的愛情證明,因為宋愛梧桐,所以蔣種了滿城。

現在那個博物館的領導找到紫金,希望能把他們從路書的名單上面拿下來,實在是太煩心了。

安夏問:“這個做清楚講解牌不就好了嘛?”

“不好做啊……”牌子上能寫的字有限,而且如果字太多了,遊客又多,就會堵在一個地方不動,造成聚集風險。

“再說,寫再多,它還是碑啊,能怎麽樣?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喜歡的人,不會因為它不在路書上就不來。”

安夏覺得他這麽說不對,那豈不是只有本來就知道的人能來。

博物館應該起到宣傳和發揚光大的作用。

她笑道:“要是沒有足夠的講解員,可以用自動講解器啊。我記得故宮博物院已經在用了。”

“他們是在用,但是他們的藏品比較豐富,在視覺上有變化,我們的視覺沒有任何變化。對於非專業愛好者來說,看一會兒就膩了,還是一樣不想繼續看。”

安夏回答:“那可以做一個半露天的放映廳,用動畫做出來古人是怎麽勒碑,怎麽拓印,什麽叫「湯蠟釘朱」,還有與碑刻相關的一些故事,比如「燕然未勒歸無計」,都很有意思。”

館長嘆了一口氣:“安同志,你有文化,會想這些,很多人對這些根本就不感興趣,他們就想看熱鬧的,華麗的,你看我們隔壁的省博,東西夠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