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提升人工智能的技術實……(第3/4頁)

紫金給出的排期時間是在一年之後。

可是戴維德醫藥現在就有一個項目急著要上馬。

戴維德醫藥原本想換一家公司做配對項目。

但是其他公司,不是技術能力有限不敢接,就是比紫金貴許多,貴到還不如用人工做,說不定還能產生點「意外之喜」。

他們著急,人工智能組更著急。

剛看到詢價消息的時候,他們全體沸騰,已經腦補自己怎麽接下全部訂單,然後實現財務自由,成為豆漿點兩碗,喝一碗倒一碗的豪門巨富。

可是加班加成這個死樣子,也還是無法消化全部訂單。

他們不得不開會討論,需要放棄哪些訂單。

挑挑撿撿,心痛萬分:“唉,算了,城南花苑,就讓它隨風去吧……”

“勞力士手表,就讓它隨風去吧……”

連黃蘭蘭的心都在滴血:“29寸大彩電,就讓它隨風去吧……”

劉傑鄭重地看著她:“放心,我不會少你29寸大彩電!”

“呃……其實我還有其他想買的,彩電是排在最後的願望。”黃蘭蘭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劉傑清了清嗓子:“咳,總之,我們要加緊提高多個項目同時運行的能力,避免以後再出現這種不得不拒絕訂單的事情。”

唉,想想就心疼啊。

劉傑向安夏匯報最近項目進展,以及未來半年的工作計劃。

“只有擴大規模?”安夏對他說:“你的眼睛不要只盯著擴大,還要盯著提高效率,叠代優化底層算法。馬車跑得再快,終究會被汽車淘汰。”

“是,我們組的工程師已經全力投入,希望可以提高效率,以及優化模擬環境。”

安夏點點頭:“有預估時間嗎?”

劉傑有些尷尬,按現在員工的能力進行判斷,得出的數字有點慘不忍睹。

他只敢保證「大幹快幹XX天,保證擴容完成」,卻不能同樣的保證,在某一個時間點內,一定可以把算法提高到哪個層次。

國內根本就沒有現成的算法工程師,全靠安夏此前聯系的戴密斯和他的同學們,時不時提供一些靈感。

此時的劉傑,比任何一刻都認識到,科技進步的重要節點,真得靠那麽幾個有天賦的人來推進。

人力資源部已經用盡手段,去尋找所有可能擁有天賦的人,但是結果並不理想。

人口基數太小,不是夠不著,就是挖不動。

“要是國內不行的話,就往國外看看。”安夏說。

劉傑怔怔地問道:“國外?”

他自己就是國外回來的,知道從國內到國外多不容易,再從國外回國,需要下定怎樣的決心。

別說跨國了,就連跨省跨市,都有人嫌麻煩。一旦公司搬到別的市,就有一批員工離職。

先要找到合適的人,還要說服這個人願意到中國來工作。

劉傑覺得自己魅力沒有這麽大。

“我已經問過許多同學了,搜索引擎組的那幾位美籍同事我也問了,他們都沒有什麽好的人選,我會繼續找的。”

安夏笑著說:“公司裏有一個人,你一定沒問。”

“誰?”劉傑困惑。

“鄧杭生。”

劉傑愣了一下,他不認識這個人。

也難怪,鄧杭生是售後工程師,而且還是軟件那一塊的,跟他從未有過往來。

安夏點點頭:“你先去忙吧。”

劉傑做技術確實不錯,做領導也很體恤下屬。

不過要他想辦法去挖一些他不認識的人,實在難為他了。

所以,安夏決定幫他一把。

自從鄧杭生上次幫著「喜慶」鍵盤拉團購之後,他在矽谷的員工團體裏似乎越發的出名。

不知為什麽,在國外的中國人以「只愛跟華人玩」「內向」「害羞」「不善言辭」而聞名。

從華工進美國修西部鐵路開始,始終就是這麽一個刻板印象。

鄧杭生擁有所有刻板印象裏的技能:做飯(雖然只是家常菜)、武術(雖然只是軍體拳,以及會個側手翻)、乒乓球(雖然連社區老大爺都打不過)、會魔法(雖然只是走路輕,時常讓人誤以為是瞬移……)

但他的性格一點都不刻板印象:張揚、開朗、積極主動,該客氣的地方客氣,該撕逼的時候撕逼,什麽隱忍內斂,不存在的。

他還時不時組織這個活動那個活動,現在已經快要混成矽谷交際花了。

提起鄧杭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每天下班不是跟這堆人吃飯,就是跟那堆人吃飯。

他是去合作搞USB接口項目的,USB的進度現在最多進到了「U」,他已經給紫金拉了不少業務合作訂單。

算好時差,安夏給鄧杭生打去電話:“杭生,你認識搞人工智能的人嗎?能挖到國內來的那種。”

鄧杭生:“現在搞人工智能的公司不多,我就認識一個,華裔,他在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