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6/7頁)

安夏非常好奇,舒珊珊是怎麽做到靠每個城市一百個地推,就能在三天之內達到這個成績。

就算一戶十塊錢電費,這也得二十萬戶家庭。

一千個人,三天,有效觸及二十萬人??

見鬼了吧。

舒珊珊對這個成績也十分吃驚,她也派人做了調查,調查結果是:收了底薪的發展起了下線。

有一個城市的一位地推,去年兼職做安利,後來因為安利的產品實在太貴,而且必須自己先買產品,然後才能拉下線,等於貸款上班,於是他就放棄了,老老實實上班。

今年廠子倒了,他運氣好,成為有底薪的紫金公司地推。

紫金給他的獎金是一個人頭五分錢,他以一個人頭兩分錢的價格找了一堆下崗工人。

沒有底薪,還有很多人願意幹。總比一分錢收入都沒有的強。

每個城市的地推都有聰明人,他們不約而同想到了這種方法。

主要是安利公司去年玩得太大了,讓大家學會了「拉下線」的思路。

表面上的地推人數:一千。

真正的地推人數已不可考,每個拿底薪的地推手下都或多或少有一批人。

本來十個人的組,三天的提成收入有兩千塊是很令人振奮的事情,不過由於舒珊珊的激進政策:一個人頭分五分錢。

讓現在的局面變成幹得越多,虧得越多。

大家的心情比較復雜,感覺是在貸款上班。

他們勸說舒珊珊降低傭金,不然到年底結賬的時候,別的項目組去領年終獎,他們還要把工資拿出來倒貼給地推。

舒珊珊猶豫半天,還是沒有這麽做。

她主要是抹不開面子,這才一個月,說好的傭金就降了,以後還指望誰幹活,萬一他們一怒之下,全辭職了呢?

其他同事跟她說:“不會的,現在下崗的人這麽多,他們不幹,有的是人幹,三條腿的ꁘꁘ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還不到處都是。”

舒珊珊思來想去,還是不同意,她覺得不能這麽幹,會失了公司信譽。

她向同事們表態:“哪怕拿我的錢去貼,也至少撐滿一個月再改,我不會現在就動的,不然以後的工作都沒辦法推進了。”

說是這麽說,現在項目組的賬上已經虧了八千塊。

舒珊珊算是公司元老,一個月工資三千塊,絕對的高薪,如此的高薪,都不夠賠項目組的錢。

她都不知道應該怎麽辦,只能期待今年獎金高一點。

舒珊珊的惆悵沒有堅持太久,那麽多有效人頭放在那裏,安夏怎麽可能只讓他們交電費。

很快,公司就讓舒珊珊知道有效客戶數就是第一生產力,目光不要那麽短淺。

由於收電費的過程非常和諧友好,讓自來水和燃氣兩大單位對紫金這項業務產生了興趣,代收水費和煤氣費是他們主動找上門來談的。

安夏又努力了一把,將電信和尋呼也拉了進來。

別的不說,手機不管用不用,五十塊的頻占費和五十塊的月租費先交來。

自從固定電話費、手機費和尋呼費往上一加,這個千分之三的代收費就變得非常可愛又美好了。

在交代收費用的界面還有廣告位出租,各個賣日用品的公司都打破了頭往上擠。

這部分收入,也歸屬於舒珊珊的項目組。

三天血虧八千塊的項目組,沒過多久就扭虧為盈。

舒珊珊大大的松了一口氣,好歹是不用貸款上班了。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紫金收費平台」升級為「紫金生活服務平台」。

不僅獲得了代收各種生活費用的機會,還獲得了劉德華演唱會的網上售票權。

主辦方很煩黃牛,但是主辦方的內部又時常會有人勾結黃牛倒票,搞得主辦方管事的人很煩,還不如在網上購票來得省事。

“能稍微管管黃牛,我就心滿意足了。黃牛把票價擡得老高,然後媒體就罵歌迷,其實我們的票本身沒這麽貴的。”主辦方也很委屈。

“你想完全杜絕嗎?”安夏問道。

“啊?能完全杜絕?”主辦方的眼睛亮了。

“憑身份證購票,去看演唱會的時候,憑購票時的身份證和票入場。十六歲就有身份證了,十六歲以下,拿父母身份證買也行。

不過,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十六歲以下的人偷拿家裏的錢來買票了,可能會損失一部分聽眾。”

主辦方對此事一點都不在意:“嗐,我們這可是華仔的演唱會,不缺那幾個偷家裏錢買票的,正好還少給我們惹事呢。

上次有個偷家裏錢買票的丫頭上了新聞,搞得我們審批的時候還被有關部門訓了半天。”

劉德華一共要辦四場演唱會。

第一場的售票時間剛開始,眼睛一眨,最好的座位就全部售空。

有人看到最好的座位沒有了,還在慢悠悠地挑新的位置,結果再一刷,看中的位置又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