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建構智慧島(第5/6頁)

雙方見面,簡單寒暄之後,安夏拿出準備好的資料,主要介紹紫金公司在類似項目上的經驗。

著重強調了紫金最近做的幾個集合平台,說明紫金將不同項目的統籌規劃能力。

“你們對通訊行業也有涉足?”

“是,如果網速不快,我們開發出再好的軟件和系統,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幾個大城市的基站系統,都是我們公司開發並完成的。現在正逐步替代老舊的設備,盡快將所有的舊基站變成新的。”

新加坡方面的吳博士問道:“你們國家的網速現在是我們的十分之一,應該有很多程序無法實現。那你們公司的項目經驗,是不是足以覆蓋我們想達到的成果?”

“網速不是問題,我們國家的網速雖然不快,但是人民群眾有耐心呀。”安夏笑了起來。

“雖然我們下一個照片的速度比新加坡慢很多。但是,我們發明了一個網絡下載軟件,可以同時對文件的多點數據進行下載。

你們從一個口下載,我們從五十個口下載,你們的單線下載比我們快十倍,但是最終,還是我們先下完。”

吳博士搖頭:“軟件應用的時候,不是只看下載速度的。”

“對,我明白,不過我公司現在已經在搭建雲計算平台,預計兩年內就能完成,之後還會不斷完善。

兩年的時間,智慧島的分點建構,應該還沒有徹底完成。等到需要應用的時候,雲計算平台已經完成。到時候,算力將會是現在的幾十倍,絕對足以應對。”

“雲計算?”吳博士聽到了一個新的名詞。

安夏大大方方地拿出,她都沒有確定是不是馬上要動工的「雲計算」項目。

這個概念性的文件,大大吸引了吳博士的注意力。

新加坡現在已經是全國計算機智能化。

但是受限於國土面積和人口面積,絕對不可能拿出一兩平方公裏出來,做雲計算的機房。

整個國家才七百多平方公裏,開什麽玩笑。

這麽龐大的雲計算中心,預估的算力,可以覆蓋他們原先計劃的所有項目。

“如果需要的話,我們還可以再多建幾個,做為防災備用。如果其中一個機房出問題,也絕對不會影響到整體的使用。”

還多建幾個!

國土面積大,就是這麽隨便嗎?!

另一位緩緩開口:“嗯……據我所知,貴國的一線城市的地價已經在不斷漲長。如果建這麽大的機房,會不會成本非常高?”

“我們的機房會選擇受自然災害影響小,交通便利的城市。不需要在一線城市,也不需要選擇風景秀麗的旅遊型城市。那些地方的地價,非常便宜。”

吳博士問道:“要做這個項目,是一筆非常巨大的投入。其實,我們希望的合作夥伴,是貴國的國家企業,不是質疑你們的技術能力,只是國家企業的信譽比較高,不會做不下去,就半路撤走。”

就是怕做到一半沒錢研發了,卷細軟跑路唄。

“您放心,我們公司已經得到高盛投資,公司也會拆分上市,目前接了許多國家級的項目,目前運營非常穩定。

我們對整個智慧島項目都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只要項目按期推進,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按期推進,除了指工程的日期,還有打款的日期。

這個項目這麽大,不可能一毛錢前期款不出,就讓公司墊錢的。

安夏提供公司的財務資料交給其中一位負責財務的人士:“這是我公司今年的盈收情況。”

財務這邊有紫金的財務人員專門對接。

吳博士繼續詢問智慧島的設計問題。

他自己的主業就是城市交通相關,因此他對這方面特別在意。

“新加坡地窄人稠,跟中國不一樣,一旦堵車,就能堵到馬來西亞去,甚至會引起馬來西亞堵車。所以,所有的人和車都需要疏導到位,我沒有看到你們在這方面有什麽規劃。”

能有什麽規劃,中國上公交車現在還是——“擠一擠,裏面的人往裏擠一擠,還能再上一個。”

公司裏的人,不是見過中國的擠油渣渣,就是見過美國的鬼都沒有一個。

對新加坡毫無概念,人,幹不出超越自己見識的事。

安夏笑道:“因為交通,是需要根據貴國的實際情況來判斷的。其實,我們做了兩個不同的方案。”

紫金早就做過的電子地圖在中國時,主要靠路人,靠司機往那個點上標「此處有XX小吃店」「此處易發生車禍。」

新加坡早期做城市規劃的時候,為了計算車流量,早就在很多地方裝了用來測車流的電子儀器。

“原先用來測量車流的儀器,可以與我公司的紫金地圖相結合,私家車可以根據擁堵情況,選擇重新規劃道路,我們的系統會為他指引另一條車流較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