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6/7頁)

他接了一句:“您不也是嘛。”

呂方沒有再繼續說這些有的沒的,而是就技術問題又開始了提問。

有些問題研究員答不上來,陸雪就替他答,聽得呂方連連點頭。

“嗯,我們就需要你這樣技術過硬的幹部。”

呂方又轉頭問安夏:“像這樣的研發中心,需要花多少錢?”

安夏報了一個數字,然後補充道:“這些都是大學生,有本科、碩、博。”

“都是學生?”呂方微微皺起眉頭,學生是有沖勁的。

但是論技術能力,應該比不上那些在專業領域裏浸淫多年的專家和學者。

安夏點點頭:“我們現在其實也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都是針對專門的問題進行研發。”

“效率很慢吧。人類歷史上幾次大的技術革新,都是完全從根上推翻了原來的架構,效率產能爆發式的提升。

除此之外的各種小改進,只能少少的提高一點點,離我們現在需要的爆發式增長很遠。”

安夏解釋:“研究基礎技術,需要大量和長時間的投入,我們廠真的投不起,這種只能是國營單位,或者是國家研究機構才能做到。”

“是啊……國營單位本應該擔起這樣的責任。”

呂方嘆了口氣,以前國營單位是質量的象征,生產任務完成的保障,現……

在卻成了進去混日子的代名詞。

他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但是也沒有辦法,沉疴得用猛藥治,這不是他這個職權範圍能做到的事。

“這次的考察報告裏,我會提出這個建議。對了,小陸,關於技術那一塊的報告,由你來撰寫。”

“我?”陸雪詫異地指著自己,他初來乍到,人微言輕,怎麽就要寫報告了?

“對。”呂方會錯了他的意思,“放心,我會在報告撰寫人裏寫上你的名字。”

“我,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不夠資格呀,這次考察團裏那麽多前輩。”

安夏在旁邊聽了,真想踢他的屁股一腳,大好的機會,讓什麽讓啊。

呂方嚴肅地對他說:“機械臂是你參與研發的,程序是你寫的,現在連問題都是你解決。除了你之外,全團都沒有人知道應該怎麽寫。年輕人,不要怕麻煩。”

“我不是怕麻煩……”

“那你是懶得寫,還是不想寫?”

陸雪憋了半天,說出一句:“我怕別人說我不謙虛,沽名釣譽。”

“放屁!”呂方一激動,粗話都蹦出來了。

他皺著眉頭:“誰敢說你不謙虛,誰也拿出工作成果給大家夥看看!行了,就這樣,回去以後,三天內交出來,不準拖拉。”

送走考察團之後,安夏只覺得送走了一個需要小心伺候的麻煩。

除了看著陸雪上火車,有點依依不舍的感覺之外,沒覺得有什麽特別。

但是,呂方的考察報告一出,牡丹廠的名頭一下子就在業內打響了。

什麽民營經濟的成功試點。

進口與自主研發的完美結合。

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模式。

……

各種連安夏都不敢吹的高調響了起來,訂單一下子又增加了許多。

不管以前是不是做這個的單位,都想看看,被部委領導誇成這樣的廠子出來的布料到底是什麽樣的。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同行要求來參觀。

電話鈴聲那是此起彼伏。

閑下來,三個人一對,竟然有二十幾個紡織廠說要來學習參觀。

國營的、集體的、民營的,都有。

龔偉看著那堆廠名,伸了個懶腰:“依我說,咱們廠賣門票得了,每人五塊,一百個人以上算團體票,打個九折,四塊。”

安夏提醒:“九折是四塊五。”

龔偉一揮手:“那五毛我不要了,讓利!”

安夏一豎拇指:“真大方!”

龔偉昂起頭:“那當然。”

“你倆別貧了,說說怎麽辦吧,接待嗎?”

龔偉聳聳肩:“接待啊,不接待怎麽辦?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也沒說不讓廣大人民群眾看的呀。”

安夏說:“那咱們還得給立規矩,只能讓他們按規定的路線走,不能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大慶的重要設備間,軍營也不可能隨便讓人闖。”

“嗯,說的有道理。”

陳勇對於這些最擅長,寫規定,安排人接待的事情由他負責。

龔偉現在還是在主抓生產。

“咱們現在生意這麽好,什麽時候也該擴一擴流水線了吧?”龔偉拿出訂單,“不然,就算把工人累死,機器也就這麽大的量,再不能多吐出一塊布了。”

安夏點點頭:“我早就算過了,買設備和招工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咱們的廠房太小,放不下。市區用地基本上都已經滿了,想要開新廠,就得去近郊了,那邊公交車好長一間才一趟,上下班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