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夏想要達成的效果不難, 就是微縮工藝加反射光。

原理很簡單,本質上跟人民幣上加一根金屬條的性質類似。

把這些「金屬條」以經線或是緯線的方式織入面料裏。

安夏確定這個技術是可行的,她穿過的許多大牌服裝的標識牌上都有。

不過她覺得縫在標識牌上挺沒意思的, 那東西畢竟是藏在領口裏面,在炫耀的時候多不方便啊。

根據安夏身旁同事朋友們炫正品的操作, 都是一些外在細節。

第一顯得產品特別高貴,細節之處見真章。

第二顯得消費者特別高貴, 懂得多,是個識貨懂行的人。

共同成就,互相擡高身份。

安夏翻了許多資料, 發現現在有她想要的技術,但精度並不太高。

只有精度提高了,才能讓仿造者的生產成本提高, 或者他們的技術根本做不到。

安夏在牡丹廠高層會議上提出這個意見。

陳勇仔細聽完她的分析之後說:“想法是好的, 但是據我所知,現在的技術精度達不到你所希望的那樣。”

老龔書記之前就是後紡車間的車間主任,主要工作是把粗紗精紡成細紗。

龔偉也跟著在那裏待過。

他補充道:“其實不是不能, 是不是人人都能。你的要求八級技工絕對能做到, 全國的紡織廠加在一起, 才幾個八級技工啊?九廠才出了一個,而且人家八級技工能給你一直幹這個?”

“那就是可以做到, 而不是完全不可能?”

“是啊, 你可別真惦記上咱老廠的魯師傅了啊, 他現在都負責指導了, 全廠都搞不定了, 他才親自動一動, 不可能給你在車間裏一站幾個小時, 就為盯著這幾台織機。”

安夏親自去了一趟車間,盯著操作流程,發現現在的工序確實太依靠人工了。

以前電視新聞上一放紡織廠的相關,配的視頻就是一個紡織女工在呼呼抽線的機器前走來走去,她們就是要一直盯著絡筒機,斷了線就得人工找到斷頭,重新接上。

麻煩、慢、重復無聊,不小心就走神了。

兩天,安夏都蹲在幾個與防偽線有關的設備前面,拿著小本本在記錄,第三天還搞來了一台攝像機,對著拍。

負責絡筒機的工人整個人都不好了,每天精神高度緊張,出門梳頭都比平時多花五分鐘。

吃午飯的時候,他跟工友們抱怨:“隨時隨地都被人盯著,我連上廁所都不敢太久,上回我上完廁所剛回來,就看見她在看手表。看手表啊,同志們,這是要掐表計時啊!”

“哎,你們說,她盯著這麽緊,是要幹什麽啊?”

有一個對資本家剝削史很有研究的工友眉頭一皺:“你們知道,流水線,是誰發明的嗎?”

“美國人吧?”

“對,一個叫泰勒的美國人,就是怕工人偷懶,他就是這樣……”工人比劃了一個扛著攝像機的動作。

“把工人所有的動作都拍下來,然後拿回去分析,去除所有的多余動作,然後又用流水線杜絕了偷懶的可能,把工廠的效率一下子就提高啦。”

他用手指點了點桌面:“我懷疑,過幾天,咱們就要頒布新的操作手法了,說不定還規定每天要幹多少。”

“沒必要吧,我們都這麽努力了。再榨,也榨不出來了啊。”

“哎,咱們說也沒用,等著瞧吧。說不定今天下午就宣布了。”

工人們等啊等啊,也沒等到有什麽好瞧的。

安夏扛著借來的攝像機去九廠,以「拍攝一段標準操作給年輕工人們看看」為由,請動了八級技工魯師傅出山,親自演示了一段。

魯師傅聽說是拍下來做為教材的,老一輩無產階級工人的精神頓時振奮起來,把衣服穿得整整齊齊,廠帽戴得一絲不苟。

同樣的操作做了兩遍,在安夏看來,比牡丹廠那幾個年輕工人已經強很多了。

“不行不行,剛才有一個地方做得不夠好,再重拍一次吧。”魯師傅精益求精。

終於拍出了他自認為最完美的操作。

“讓那些小子們看看!看他們的父輩們對工作都是什麽態度!我,不是不行,只要我願意幹!就一定能成!哎……可惜,英雄也無用武之地嘍。”

魯師傅對現在廠裏的現狀十分痛心。但也無力回天,說多了,人家還嫌他這個老頭子話多煩人。

“那您來我們牡丹廠呀。”安夏盛情相邀。

魯師傅看了她一眼:“不是我不想去,但是從九廠調過去,工資福利減半……呵呵呵……我家裏人口多,我孫子剛上小學,前幾天還鬧著要買變形金剛,一個要好幾十塊。要是去了牡丹廠,就沒法讓我大孫子高興啦。”

“行,要是您以後想來,隨時歡迎。”安夏笑著說。

魯師傅的珍貴影像資料,確實是用來當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