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我就親一下(第2/3頁)

“好啊,來!”

“我都等很久了,快點!”

“後面蒙著布的那個就是,對不對?快把那塊該死的布掀開,我盯了它一上午了!”

樓蒙早就機靈的讓到一邊去了,宋時書將蒙著布的盒子搬過來,掀開——

“哇——”

人群立刻震驚,這哪裏是一件作品,這明明是好幾件!

有大有小,形狀也不一樣,讓人有點眼花繚亂,首先入眼的是一條小船,因為它的形狀很奇怪。

小船並不華麗,很簡單的烏篷船樣式,中間細窄,兩頭高,高的部分也不是很寬,看起來很有種伶仃感,左邊是並不太寬的小船艙,小小的圓蓋,靠門的地方掛著一盞燈,宮燈樣式,微斜,下面垂的絲絳微揚,蕩起波浪紋,顯然是有風吹過。

小船右側是一道細瘦的少年身影,少年身著勁裝,正在練劍,像是在空中跳躍騰挪後落到船上,又像是蓄完力,正要沖擊騰躍,身形有一種很奇特的韻律動感,紮著馬尾的布緞隨風舞動,衣角輕靈,少年人看上去又帥又颯,帶著無邊的勇氣和沖勁,仿佛下一秒就要挑戰長空。

風在繼續,並不算溫柔,雨絲順著風勢,落到船板,落到湖面,落到少年人的發絲衣角,落在他的眉眼。

宮燈在晃,蠟燭被風雨吹打得忽明忽暗,好像下一刻就要熄滅,卻始終沒有熄滅,反而在某個瞬間綻放的更亮,少年人在風雨中練劍,心裏似乎也完全沒有停止這兩個字,風不會停,雨不會停,他也不會停。

“這個少年孤單又勇敢,明明看起來環境這麽糟糕……卻並不讓人覺得可憐, 我好像只會敬佩他,眼神跟隨他,想要為他鼓掌。”

“這也是一首詩嗎?是什麽詩?”

宋時書:“是一首我從小就非常喜歡,來自我國古代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這句詩並沒有化用難懂的典故,也沒有用很華麗的詞藻,簡單直白,一聽就懂,可它構造出的意境感,能立刻把人拽進去,讓你感受那種澎湃情緒。

“雨打不熄,風吹不滅,連綿不絕的精神和進取的銳氣,好像沒什麽困境能難得住!”

“少年該如此,我們也該如此!”

“為什麽他看起來那麽單薄,沒有寬厚的肩膀和厚厚的肌肉,我卻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力量沖擊感!”

“這個人好酷!我最喜歡的中國功夫,這就是嗎!”

“你們不要忽略了那塊圓圓的牌子啊!裏面好像也在下雨!”

所有人的視線立刻被引到小船上面的圓牌上,刻的圖案是似乎沒有盡頭的,長長的,曲折的,由近及遠,看起來高處有險峰的山路,山路一階一階,有些濕滑,一個穿著草鞋,披著蓑衣,戴著鬥笠,手持竹杖的中年男人正在往下走,山路不寬,兩側是茂密竹林,雨絲細細打下,看起來沒那麽密,沒那麽大,營造出的環境卻很危險,竹葉和山路都很亮,很光滑,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再往下走的中年男人卻絲毫沒有害怕,表情有一種很放松很豁達的豪情,他非常灑脫,腰間甚至別著一個精致小巧的酒葫蘆。

如果說小船上的舞劍少年還有些內斂,心事不和外人說,這個圓牌的中年人就有很明顯的昂揚感,看不到任何被環境摧殘的不愉,對他來說這點陰天小雨一點都不重要,甚至應該珍惜享受這一刻的時光。

有客人舉手,看向宋時書:“這也是一首詩嗎?”

宋時書微微點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來自我國宋朝詩人蘇軾的《定風波》。”

這句詩也不用怎麽解釋,一聽就懂,中年人遇到的風雨,遠遠不止寫實的天氣,還有人生的際遇,遭遇逆境不畏懼,還能跳出來調侃,是怎樣的豁達胸懷?

我們的人生裏,好像都需要這種態度。

“你們看你們看,不只這兩個,還有一個手鐲!”

“手鐲的顏色好漂亮,綠的好濃,也好鮮艷!”

“重要的好像不是這個……你們再好好看看,這幾個作品的材質顏色是不是很相似,形狀是不是很微妙,如果把它們拼起來……”

“上帝,好像是同一塊料子!”

也不是幾個作品顏色都一樣,比如小船,顏色就深很多,圓牌要亮一點,上面露白,右側太深,顯得沒那麽均勻,但雕刻者明顯有巧思,上面露白的地方做成了天空淺淺烏雲的樣式,右側顏色深的地方就表現成了深山,深林,反而讓這些瑕疵不太明顯,不容易被看到,更像是一副深淺合宜的山水畫。

最漂亮的當然就是那個手鐲了,它選取了料子中最出色的部分,濃艷又通透的帝王綠,遠遠看上去就有熒光感,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塊玻璃種翡翠,隨便去往拍賣會都要過億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