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哥特教堂

宋時書沒有解釋,一來他感覺大家都聽懂了,沒必要說太多,反而影響個人判斷,二來……他也沒時間解釋,因為隨著旁邊的布匹滑落,大家看到了另一樣作品。

“我的天!這是什麽!”

“是一座教堂嗎!”

根本也不用雕刻者自己解釋,大家就能看得出來,就是一座教堂,哥特風格,整體看上去纖瘦高聳,有很多尖峭,垂直往上,看上去空靈細巧,超凡脫俗。

高聳的尖塔,繁復的欄杆排列,圓形的玫瑰窗子,華蓋扶壁都是尖尖的……所有元素選用,都是哥特風格最核心的標志體現,看上去玲瓏纖細,卻充滿騰躍的動感和氣勢,有脫離苦難的反叛精神,也有一往直前的追逐勇氣,這個作品真的非常棒!

而想要做出這麽優秀的作品,作為一個外國人,雕刻者本身除了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非常細致的雕刻工作外,還要對斜撐結構,空間結構,甚至幾何,力學非常了解,才能完美展現出這種建築的美,更需要深入了解相關文化。

除了建築本身要求的對稱美感,大量幾何圖案的使用,這種極具有象征意義的建築,還要求對每樣圖案的深刻理解,如果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做出來難免匠氣,會顯得呆板,不靈動,可這件作品完全沒有!

“上帝——你們看這個角落,好像還有噴泉!”

“你再往裏看看!這裏的光影亮感,分明就是穿過樹葉縫隙,落到地上的陽光!”

“我的天,這真的是天堂!”

有人視線熾熱的看向宋時書,直接問:“上帝——您一個來自東方的雕刻師,是怎麽做到對我們的教堂文化這麽了解的!”

跟剛剛手鐲圓牌小船的作品不同,那些作品都是平面雕刻,雖然有深淺層次變化,增添了立體感,但跟真正的立體圓雕作品完全不一樣。

這座教堂就是一件典型的圓雕作品就像一座拔地而起的教堂建築,前後左右每個角度都不一樣,都能看到它的美。

宋時書為這件作品耗費了極大心血,相信帶到這裏來,一定讓所有人都離不開眼睛,現在果然。

“感謝我的母校,教了我很多。”

四年大學當然不會白上,他考去M院讀珠寶設計,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拓寬視野,他的職業方向早就定好,不可能離開翡翠雕刻,本身的雕刻手藝,爺爺已經交給了他很多,剩下的只是自己多練多琢磨多參悟,並不需要大學學很多,他關注的是更多的其他珠寶方面的信息,了解珠寶,了解國內國外的歷史審美差異,了解市場潮流,才能讓他更為精準的認識翡翠,拓寬設計思考方向,開發新生創意靈感。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就是了解外國文化。

他想要讓更多的人認識翡翠,更多的人,並不單指國人,還有海外,本土市場被資本侵蝕,導向不利這種事,他沒辦法考慮,他不是商人,也做不到,這種事應該由像關格那樣的人去做,他想做的,就是一門心思紮進翡翠行業,努力創作更多的作品,讓更多的人認識,讓國人認識並喜歡,他有思路,那怎麽讓外國人喜歡呢?

最簡單的,是不是雕刻出讓他們有親切感的物件?

往這個方向走,也有很多分支,宋時書感覺自己思想上有些固執,非常有文化自豪感,喜歡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展現,感覺一輩子都研究不完,並為此著迷,努力了解了很久,都很難代入別國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崇拜,唯有一個方向還行,就是建築物構造展現。

建築物身上流淌著最多的歷史痕跡,也是這些痕跡的見證者,本身並沒有濃烈的個人情緒色彩,西方的建築史從雅典到古羅馬,到現在浪漫主義,有些東西隨文明在發展,有些東西也一直沒變過,比如裏面的對稱和幾何元素體現。

剛好個人口味上,他對這些非常感興趣,圖形使用和情緒表達上,跟國人雕刻作品講究的方向完全不一樣,讓他有點躍躍欲試,這是第一次嘗試,但效果好像還不錯?

Kean先生終於從人群中走出來,問宋時書:“怎麽想到雕刻一座教堂的?”

宋時書看著他:“您這麽問,應該是發現了點什麽?”

“孤獨。”

Kean先生手指了指教堂,又指向那套鐲子圓牌小船:“雖然風格表現不一樣,但我在所有這些作品裏,都看到了孤獨。”

“只有孤獨嗎?”

宋時書笑了:“人類是有思想的動物,但凡有思想,就會想法和別人不一樣,就會在某個時間點,找不到合拍的人,和身邊的人說不到一起去,就會感覺有一點點孤單,但從來都不孤獨。”

“我們都有一雙發尋找美的眼睛,藝術在某些地方是共通的,孤獨也是,只要你願意尋找,認真體會,總能找到與你的交互與碰撞,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