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王修道(第2/4頁)

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是天下的仙人都是高來高去,不問世間事,那他或許遺憾,但是也不會多想什麽,畢竟修道的主要目的是平衡朝堂局勢,次要目的才是長生。

可是,虞國那種廢物君主都有仙人幫助,自己有著那麽強的修道意願,到底差在哪裏了,仙人不願意幫助自己。

今天莊詢的到來,算是給他回憶又重溫了一遍。

畢竟對比起莊詢被仙人大力稱贊,皇帝獲得仙人的一句話就是:“陛下不適合修仙,還是有些君王的儀態吧。”

當時愣是沒把他弄破防,自己過目不忘,天資聰穎,到底是那裏不適合修道了,這都還不能修道,那誰適合。

哪怕他說他願意放棄當皇帝,去修道,對方也表示:“沒這個緣分,陛下還是做好人君吧。”

當時他的心態就出了問題,總感覺仙人是有意拒絕他的,之後雖然老實本分的研讀仙人給的道經,還是在天下招攬有道行的修士,可惜找到了今天也沒找到什麽真仙。

最近的也就是這次,同樣一無所獲,他心情都有些郁結了。

壓下煩躁,研讀道經,把經文朗誦出來,煩躁的心情慢慢變得平靜,思索著虞國使節的到來,考慮著劍南河北兩道的戰略位置,以及對成國的提升,還有幽國的反撲問題。

時間分分秒秒過去,皇帝像是雕像一樣一動不動,唯有偶爾眨眨的眼瞼表明皇帝還活著。

寧靜的小院寺廟,再次發出咚咚的響聲,他才從思緒中回過神。

“進來。”拿起道經,盤坐在軟榻上,整理一下衣冠,對門口喊道。

“微臣高郭洲,參見陛下。”丞相是一個五十多歲短須的老人,進來先行叩拜禮。

“別多禮了,坐,這次讓你來是讓你接待虞國的使臣!”皇帝和丞相關系親近,說話也比較隨意。

“微臣明白。”丞相半坐在椅子上,雖然是皇帝的嶽丈和當朝丞相,但是他這副謹小慎微對皇帝保持敬意的舉動,才是皇帝一直倚重他的原因。

“這次成虞聯軍在汐水打敗了幽國,幽國精銳盡喪,已經對我國構不成威脅。”皇帝先打開話題。

“河北道還是劍南道,丞相你看現在我國需要哪一個,虞國也只能接受割讓一道。”皇帝修道但是對國家局勢洞若觀火,不像是外界傳言的什麽都不管。

“就要看陛下之後的方針是想先內還是先外了。”丞相已有腹稿,不慌不忙的說。

“內又如何,外又如何。”皇帝饒有興趣。

“虞王命不久矣,虞國的諸位皇子一定會為了王位大打出手,這是一大機會,蠶食虞國。

幽國此番大敗,精銳盡失,幽王本就是殺父弑兄登臨君位,此番大敗,一定會國內不穩,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盡起國內之兵,至少要把劍南道拿下,這樣才能穩定局勢,第二就是各地叛亂推翻幽王,這也是一大機會,可以蠶食幽國。”

丞相分析說,拿劍南和拿河北的事情已經討論過無數次了。

“劍南道三國交界,四戰之地,如果陛下有奪取兩國之心,可取劍南道。”

“對內,如今酈將軍汐水大勝,威震天下,幽國為之膽寒,國內聲譽日隆,雖是國家之幸卻非陛下之幸,此為一患,清河王兵員糧草足備,隱隱不發,伺機而動,此為二患。”講訴到國內的情況,丞相觀察著皇帝的臉色。

“若是要解決國內的禍患,取河北道,少了之後被虞國幽國兩線進攻的壓力,隔河相望,以為天塹。”

說完丞相低下頭,等待著皇帝的決定,這也是代表之後,皇帝想要目標的方針。

是要解決國內的禍患,還是通過對外的戰爭,平息國內矛盾,就像是這一次,原本蠢蠢欲動的清河王現在安分的不得了,被酈平遠嚇到了。

“……”皇帝在思考,在考慮,在權衡,最後蔚然長嘆。

“要河北道吧,蠶食了虞國和幽國又如何,天下穩定都是要吐出來的。”這是這幾百年王朝的經驗,面對天塹,統治力就會下滑,最後形成固有疆域。

這就體現了一個連扶都沒人扶的皇帝的可悲,別人都知道要爭龍,準備統一天下了,他這還在用著老一套的思想想著隔河相望,亂一陣就平息下來,自己掌握不住蠶食的土地。

“酈將軍生病了?”皇帝語氣古怪。

“一回來就說病了,藥石難醫。”丞相倒是沒什麽反應,老狐狸了,表情管理很到位。

“他倒是懂得躲避。”皇帝不置可否。

“酈將軍是多智之人,陛下出城迎接,他就明白了,兵符都交了回來。”丞相沒有誇酈平遠忠誠,就誇了一句酈平遠多智。

“確實多智,多大的功勞,成虞兩軍擊敗幽國鐵騎,汐水一戰,天下恐怕都知道有個汐水半渡而擊的酈平遠了。”皇帝冷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