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得無念得無名(5)(第3/4頁)

當然可以啊。

瑩姐兒點頭,這才又跟折綰道:“阿娘都不願意我跟雁雁姐姐玩,我想請她來住一段日子,可阿娘不準。”

雁雁姐姐是她的朋友,阿娘卻總是說雁雁姐姐壞話,什麽身份卑微,容顏太艷,天生不正經——她其實是生氣的。

阿娘怎麽能這麽說呢?真是太不尊重人了。

大伯母就不會這麽說。她聽見大伯母跟雁雁姐姐道:“出身咱們選不了,但是路卻可以選擇。”

“你只要往前面走,別聽流言,不理蜚語,自然能走出一條大道來。”

瑩姐兒覺得這才是對的。

折綰就感慨道:“瑩姐兒,你很聰慧,我小時候可想不到你領悟的道理。”

她是過了很多年之後才慢慢的領悟到的。

好姑娘不該受委屈才是。

她就帶著瑩姐兒親自畫圖紙,“你看看,哪裏放床,哪裏放案桌,哪裏放衣裳?”

瑩姐兒剛開始還有些恍惚感,等跟大伯母這裏商量放箱籠,那裏商量放床,整個屋子漸漸的布置得滿滿當當時,她才覺得有真實感。

她甚至期待起來,“那什麽時候能添置好?拆中間的墻是不是要拆很久?”

折綰:“要不了很久的,最多一個月吧?”

瑩姐兒已經迫不及待要把此事告訴雁雁姐姐了。

折綰想了想,又道:“幹脆你再添置一個小書房吧?我旁邊正好有一個閑置的。”

瑩姐兒狠狠點頭,“好啊!”

刕鶴春回來之後泡腳,折綰便與他說了此事,“我有書房了,便把小書房拆了給瑩姐兒做屋子。”

刕鶴春正想著朝堂上太子被斥責的事情,隨口道:“這般小事,你自己做主就好。”

折綰:“只告訴你一聲。”

拆墻肯定有聲音的。刕鶴春心不在焉嗯了一聲。

他看看折綰,忽而問,“陛下最近去太後那邊,可說了太子什麽沒有?”

折綰:“沒有。”

刕鶴春:“我想也是。”

有外人在,陛下不會輕易說太子。

但陛下真是……為什麽突然就看太子不順眼了呢?

刕鶴春第一次發現自己對陛下有些看不懂了。

之前陛下想什麽,他就算猜不出十分,也能猜個一二分出來。可這次太子被斥責,他連緣由都不知道。

他想了想,擦完腳就去找了英國公。他道:“今日有人上折子替全淩之求情。”

“全淩之在閩南三年任知州,雖然沒有做出什麽功績來,可也沒有什麽過錯。”

陛下氣全淩之無功,刕鶴春其實可以理解。陛下是個喜歡做實事的,他就因為踏實肯幹被陛下看重。全淩之不是科舉出身,因閩南那邊不算是富饒,又有海禁,算不得高升,於是做了幾年知府後調到了那裏做知州。

三年一過,他借著家裏的人脈又往冀州調了。

本是正常的升官之路,陛下卻從他進冀州那一刻對他苛刻了起來,先是摘了他的官帽,再是讓人打了他四十大板,最後這幾天竟然直接發配雲州了。

若不是全家有太祖皇帝留下來的恩德,陛下恐怕早就砍了他的腦袋。

於是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生怕陛下再下屠刀。

刕鶴春一向小心謹慎,便不敢輕易多說話,更不敢為全淩之求情。他道:“我聽聞全淩之在閩南的時候只是不曾進取,一味的守成罷了。百姓不至於怨天載道,這也要流放雲州?”

英國公也愁容滿面,“你我都知曉,這是陛下在殺雞儆猴呢。陛下是厭惡不做實事的人了。”

他們父子兩個倒是還好,一向勤勉,這次還能摘出去,但人總有立場,看起來只是一個全淩之和王德山,但牽扯的東西卻多,比如世家和寒門,封蔭和科舉。

官職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朝每代,皇帝的喜好對於為官的人從哪裏晉升太重要了,也決定他們往後要怎麽做。

他輕聲道:“這次他們上折子,便是試探陛下的決心有多少。”

陛下年歲越大,脾氣越大,如今僅僅無功就要流放雲州,那以後呢?豈不是要抄家滅族了?

刕鶴春也是如此想的,“因全淩之後頭有了王德山這般的人,大家便惶恐起來,萬不敢在自己之後調個能幹的頂替。”

他嘆息,“全淩之也是倒黴,偏偏就遇見了王德山。”

英國公:“你媳婦也在這裏面插了一手的。”

刕鶴春:“她插手不插手,王德山想要做大,肯定要襯出全淩之的不足來。”

英國公:“是這個道理,只是咱們家千萬不要出頭才好,你回去也叮囑你媳婦一句。”

刕鶴春點頭,又道:“難道左大人是太子的人?”

今日是禦史台左大人上奏的。

英國公也沒聽說過,他納悶道:“按理來說不是啊。”

刕鶴春也覺得不是:“但陛下不會無故斥責太子,總覺得有些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