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第2/3頁)

智淵這番話不可謂不重,卻是振聾發聵,及時敲打智弘三人,使他們不再飄飄然,瞬間腳踏實地。

回想之前的得意,叔侄三人面現羞慚。

“幸父親提醒,否則定會犯錯。”

“大父高瞻遠矚,陵羞愧。”

“澤不見危急,仍沾沾自喜,實是無地自容。”

三人深刻反省,意識到朝會之上太過得意,不知被多少人看去,都不免感到羞愧。

智氏蒸蒸日上,他們的表現不算太過。但以國君的性情,定然不會樂見。想到可能的後果,三人不約而同脊背生寒。

“能醒悟最好,若不然,這次東出將是我最後一次任軍將,智氏也將止步於此,再無法寸進。”

智淵並非杞人憂天,而是喜歡未雨綢繆。

事情未必嚴峻到如此地步,但要壓下兒子和孫子的傲氣,必得下重藥。

尤其是智陵,年少領軍,立下赫赫戰功,不能及時認清現實,必將驕矜狂傲。一旦犯下大錯,注定無法挽回。

“今日之言,爾等牢記於心。智氏為君上股肱,此戰需盡智竭力,陣斬敵首。東出攻城更要爭先登之功。”智淵目光灼灼,加重語氣,“君上最惡搖擺,不喜誇誇其談。家族要長盛不衰,必須沙場立功,以戰功得爵!”

“諾!”

智弘三人肅然神情,齊聲應諾。

當日,氏族各家關起門來,商討的皆是出兵之事。

話題一致,做出的決斷也是大同小異。

無論勛舊還是新氏族都決意竭盡所能,務求沙場建功。

這次出征非比尋常,對手是楚,四大諸侯之一,與晉同為萬乘之國。雙方勢均力敵,戰場形勢又是瞬息萬變,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敗局,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大軍之外有扈從,胡騎內附,為爭功必奮勇廝殺。”

“西境諸侯全部派兵,蘄君更率軍參戰,我等絕不能落於人後。”

隨著話題加深,晉國氏族突然發現他們不僅要對戰強敵,還要面對激烈的內部競爭。

“陷陣,先登,奪旗。”

想要立下大功,各家都要拼盡全力,派出最精銳的子弟。

“同為晉人,何曾弱!”

上自九卿,下至小氏族,各家都在精心準備,決心在戰場上一分高下。

參戰的國人、庶人乃至軍仆皆枕戈待旦,未因即將到來的戰爭感到驚懼,反而躍躍欲試,為陣斬敵軍摩拳擦掌。

晉侯宮內,林珩翻閱過大軍簿冊,再一次審閱軍隊輜重,沒發現任何疏漏,方才安下心來。

彼時天色漸暗,他端起杯盞,發現茶湯已冷,盤中的糕點也不再可口。

“來人。”

林珩合攏竹簡推到一旁,放下咬下半塊的糕餅,命人備膳。

馬桂和馬塘守在門後,聞聽召喚,立即做出安排。

兩人熟悉林珩的作息,提前吩咐廚下準備,林珩剛下命令,熱騰騰的膳食就送入殿內。

肉湯盛在小鼎內,汩汩冒著熱氣。

炙肉的火候恰到好處,切片後撒了香料,香味誘人。

水煮的菜鋪在盤中,一旁有多種醬,都是廚精心釀造,鹹、鮮、甜等應有盡有。

主食是粟飯和麥餅,還有一碗稻飯。

晉人不種稻,稻米是越國送來,一同送來的還有舂米的器具和奴隸。

國太夫人喜用稻飯,之前礙於路途遙遠不能每歲運輸。如今兩國大開商路,建成馳道,運輸比早年便利,越國的稻和絹源源不斷進入晉國,晉的各種商品也輸入越國,雙方都能得利。

位於商道附近的小國也借到東風,參與到兩國的貿易之中。

有兩個小國獨辟蹊徑,國內物資不豐,就在沿途開設館舍,專門作往來商隊的生意。

館舍最初只提供食水,逐漸發展到住宿,部分還有了樂人和女閭,吸引來多國商旅,賺得盆滿缽滿。

日復一日,館舍附近人員聚集,開始出現村莊。村莊合並組建小城,繁華程度不亞於小國城池。

為繼續從商貿中得益,也為獲得庇護,這些小國主動向兩國入貢。

送出的糧絹雖多,賺到的更多,甚至超出半年稅收,國內的埋怨很快銷聲匿跡。

林珩用飯時,想起昨日送來的國書,夾菜的手突然一頓。

他以為蘄君足夠特立獨行,不會再有第二個。哪承想奇葩成雙,更有第三個、第四個。

“遷都邊境,虧能想得出。”

昨日多國遞送國書,問候林珩,入貢錢絹,末尾寫下國都搬遷,如同提前商量好,內容出奇一致。

林珩看過之後,覺得很不可思議。

他特地掛起輿圖,對照幾國所在。發現這幾個國家面積不大,滿打滿算不過晉國一個大縣。

新都的位置都很好找,靠近晉越兩國的馳道,目的為何不言而喻。

“附庸,入貢,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