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第3/3頁)

“晉鄭矛盾已久,遲早有滅國之戰。”

晉國和鄭國相鄰,圍繞邊境土地城池屢次發生沖突。矛盾最激烈時,豐、臯兩城在五年內三易其主。

邊境烽火連年,耕牧荒廢,國人結成死仇。

“鄭國勢強時,屢次派兵割粟。兵不戰,不傷國人,大舉過境奪取糧食,行徑令人發指!”

智氏帳內,智淵回憶起早年事,對鄭國的不擇手段耿耿於懷。

智氏在晉陽發跡,該地曾是舊都,距離豐城不遠。

鄭侯派人掠奪豐城郊田,晉陽難免受到波及。連續三年損失大量粟麥,城內一度缺糧,甚至有人餓死。

“大父,公子珩有意提攜,當早作決斷。”見話題扯遠,智陵連忙出聲提醒。

“將公子所言盡數道來,不落一字。”智淵收起回憶,正色道。

“諾。”

智陵記憶超群,開口復述林珩之言,一字不錯。

智淵和智弘聽到最後,父子倆的神情皆生變化。

“公子意在兵權。”智淵沉下目光,轉動手上的玉環,思量林珩會做到哪一步,智氏是否應該退讓。

“大父,公子言為出兵。”智澤忽然出聲。

“伐鄭僅是其一,或可稱之手段。”智淵停下動作,目光轉向兩個孫子,沉聲道,“此乃我族良機。”

“三軍有成規,不容輕動。官爵有限,一旦家族兒郎增多,他人定不答應。”智弘皺眉道。

“未必是三軍。”智淵眸光閃動,歲月沉澱智慧,令他想得更深,看得更遠,“公子原奉旨給國人造冊,爾等未曾深思?”

此言既出,叔侄三人同時一愣。

“父親,你是說公子要建新軍?”智弘詫異道。

“十有八九。”

“如何可能?”

“為何不能?”智淵繼續轉動手環,感受指尖沁涼,沉聲道,“開國之初,晉唯一軍。惠公時建三軍,後為常例。然軍無定數,楚有六軍,連戰連捷,首為萬乘之國。晉建新軍未為不可。”

話至此,智淵不免長嘆。

遙想當日朝會,公子珩處置逆臣家資,眾皆以為要歸入三軍。如今回憶,一切早有苗頭。

釜底抽薪,當真是算無遺漏。

“智氏族中兒郎眾多,有才者不知凡幾。陶氏、田氏等莫不如此。三軍無法晉身,若創建新軍,何人不想搏上一搏。”

智弘逐漸明悟,感嘆林珩之智。一念閃過腦海,突然倒吸一口涼氣。

“父親,公子珩何時定策?”

“難言。”智淵搖了搖頭,“或者不久,或者早有謀略。”

看十步為聰,觀百步為智。

如公子珩這般,豈非多智近妖?

“九年前,智氏退居晉陽,公子珩離國,誰能想到今日?”

智淵取下手環握在掌心,回想林珩歸國以來的種種舉動,聯系諸多線索,不得不承認他此前判斷錯誤。

所幸還有挽救的機會。

“智陵,智澤,明日狩獵,你二人不立智氏旗,充隨扈為公子掌旗。”

智淵心智過人,行事果決。一旦撥開迷霧看清前路,當即意識到家族已站到懸崖邊上,必須調轉方向。

聽到智淵的決定,智弘大吃一驚

“父親?”

“從我之言。”

智淵擡手止住智弘的話,語重心長道:“固執太久,不知危在旦夕。智氏需有變,嫡支應為表率。”

智陵和智澤對視一眼,鎮定心神,同時疊手俯身。

“遵大父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