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章 文化的入侵,神奇的配樂(第3/3頁)

這支樂隊的許多人年齡都已經大了,他們的技藝參差不齊不說,大部分人還不識譜,後來又專門找了本地音樂學院的學生來幫忙溝通演示。

終於完成了這首音樂。

可以說是不計工本了。

但效果卻是令人驚喜的。

此時此刻,幾乎所有印尼的觀眾們,都有一種完全相同的感覺。

那就是……

“啊,小白好懂印尼!”

這就是印尼啊!

印尼的感覺!

只是一個樂段,好感,瞬間拉滿!

而當克魯亞斯·陳在海岸上登上駛向他即將支教的小島的船只後,音樂漸漸縮小。

聽到克魯亞斯·陳的目的地,船老大搖頭勸誡道:

“孩子,那個島可不是好地方,趁現在還來得及,快點回家吧……”

克魯亞斯·陳並沒有聽船老大的勸誡,他還是固執地登上了船只。

就在此時,音樂又變了。

原始、神秘,粗獷,還帶點奇特的宿命感的音樂響起。

似乎,克魯亞斯·陳的命運,已經被注定了。

電影院裏,科圖特猛然瞪大眼。

“哎??哎?!”

這是什麽?

這是……

格爾當?

他聽到了他們巴塔族的音樂!

格爾當,是一種蘇門答臘北部的原始宗教祭祀和慶典音樂。

在蘇門答臘北部,幾乎每個人生命中的每一件大事,都是在族人的這種音樂之中度過的。

在聽到這音樂的時候,他似乎就已經嗅到了家鄉的味道,看到了家人的溫暖笑容。

他出生、他娶妻、他升官、他的祖父去世……

都是在這樣的音樂之中。

但是,這音樂,又有什麽地方不同?

淒厲的音色,在這段巴塔族的樂段中響起,當那樂器響起時,就讓人有一種欲哭欲笑,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情緒在蔓延。

復雜難言。

托卡夫斯基也瞪大了眼。

這聲音他太熟悉了!

嗩呐!

就在不久前的春晚分會場,這樂器剛剛擔綱了開場的演出。

而在這段音樂裏,谷小白用嗩呐,取代了在格爾當裏,擁有極其重要份量的,嗩呐式的樂器薩爾內。

刹那間,讓這個樂段《海島》的情感渲染力,又上了一個層次!

看到這裏,觀眾們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

《巴達卡》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故事的最終結局。

胸懷著夢想和責任的克魯亞斯·陳,已經走向了自己的宿命。

再也無法逆轉。

當淒厲的嗩呐,撕裂了海上的迷霧,一座小島,慢慢在前方浮現。

音樂,戛然而止。

克魯亞斯·陳,已經迎來了他最終的歸宿之地。

已經再沒有什麽,能夠阻止他,墮入命運的螺旋。

“唉……”船老大深深的一聲嘆息,然後轉頭,離開了小島。

正如電影觀眾們的心情。

為什麽,悲劇總是無法阻止。

克魯亞斯·陳轉過身去,看向了那小島。

樸實的笑臉,熱情的男女,表面上看過去,一片安閑、祥和的景象。

但一種陰郁的,晦暗的,隱約的旋律響起。

這音樂依然是甘美蘭,卻就連土生土長的印尼人都不知道,原來甘美蘭的那種鑼鼓組合,還能演奏出如此陰郁、邪惡、壓抑的感覺!

在《巴達卡》裏出現的第二個主題或者說概念。

《海盜》!

與《克魯亞斯·陳》相對,身為反派的《海盜》!

雖然真正的海盜還沒有現身,克魯亞斯還沒有發現這個小島的真相。

但,真相只是潛藏在那裏,等著你去發現。

而光明與黑暗的爭鬥,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