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第3/4頁)

要知道哪怕是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現在湖廣的糧食產量也就在七千萬石左右。

之所以這麽少,是因為現在的湖廣還沒有徹底的開發出來,一直到滿清雍正之後,湖廣的糧食年產量才達到三億石左右。

然而雖然湖廣產糧這麽多,但不可能全部都給朝廷賦稅,百姓還要吃飯呢,況且南糧北運,西北地區都需要靠著湖廣的糧食來過活。

安南這邊,也是先保障本地區的糧食儲備後,多余的才會進行上貢大明。

這麽對比起來,具體安南產量多少暫且不知,可定然要比湖廣更多。

自然,這跟安南水稻一年三造有很大關系。

在前幾年,其實湖廣的糧食產量還要更低一些,這些年因為朱橚去了湖廣,把農學堂也搬遷了過去,生產技術的提高和成熟,才使得湖廣的糧食產量每年都在提升。

朱英雖還未設立農業部,但實際上有關於農業這方面的事情,基本上已經全部交給朱橚在打理了。

朱橚也算是才以致用了。

前幾年朱橚決定去湖廣發展農學堂,是因為朱英跟他講述了關於雜交水稻的想法。

雜交水稻,就是尋找更加優良的種子,更好的種子,從而改善水稻的產量。

朱英只能給個方向,他也不是農業專家,而朱橚便是為了這個方向,才毅然決定去往湖廣,醉心雜交水稻的研究。

這不是短時間能夠出現成效的事情,後世都花了幾十年,窮其朱橚一生能不能出現優良的雜交水稻品種,朱英都不得而知。

但這必然是為後世造福之事。

說不準能成呢,畢竟在實驗這塊,其實很多時候,運氣也是非常之大的因素。

相比朱橚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朱英當然是更傾向於占領南洋。

現在,僅僅是安南一地,就能給大明上貢如此之多的糧食。

如果把整個南洋打下來,那大明的百姓,還怕吃不上一口飽飯嗎。

這是目前看得見,摸得著的路子。

“那暹羅如此有糧,早知道我就應該多要一些糧食了。”震驚過後,藍玉有些後悔的說道。

朱英卻笑道:“他也不見得有那麽多,畢竟現在阿瑜陀耶王朝連年征戰,農業上的提升不大。”

“安南之所以能有這麽多糧食,那也是因為許多大明商人去做了莊園主,從西洋買了大量奴隸去進行屯田,才使得安南良田比之先前翻了數倍。”

藍玉聞言點點頭。

只不過心中有些焦急。

他此番來是為了淮西勛貴集團參與北伐之事,原本只是準備簡單聊兩句,然後把話題轉到北伐上來,可現在卻不知如何開口了。

遲疑了一番,藍玉也只能有些僵硬的轉換話題:“有這麽多的糧食,北伐想來完全不用擔心後勤之事了。”

朱英哪裏不知道藍玉的想法。

昨日在涼國公府的聚集,他們的談話都已經擺在朱英案台上了。

這次可是去了二十多府衛軍統領,相當於牽扯到了京師大半個的駐紮兵力,錦衣衛當然要全程跟蹤記錄。

但凡議論到有可能涉及造反之事,昨日那些吃了酒的府衛軍統領們,就不可能回家去。

怕是出了涼國公府,轉身就被押入天牢了。

為此錦衣衛出動了一千余人準備著。

朱英的面色變得平靜,端著茶杯卻未喝,說道:“我聽說,昨日在涼國公府,可是聚集著二十一位府衛軍統領,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差不多都到齊了,還有我大明數位侯爺,也不知在商量什事呀。”

藍玉冷汗一下子就冒出來了。

這麽聽來,好像都有著造反的嫌疑,這可是大忌諱。

面對朱英的先發制人,藍玉完全不能招架,當即道:“回稟太孫,昨日聚集,乃是各都督,府衛軍統領為北伐之事。”

“大家都是曾經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現在北伐草原此等大事,都想著為陛下,為朝廷出力,只是奈何還未有任何風聲,所以才急著找到我,想讓我來請求太孫,應下他們為國出征。”

到了這個時候,藍玉哪裏還敢轉圜,直接就和盤托出。

朱英把手中的茶杯放下,平靜的臉龐多了幾分笑意,說道:“都是想為國分憂,這是好事,說明他們忠心朝廷,可是如此聚集,太容易被誤會了,下次可莫要如此了。”

“只是這次問我就是問錯人了,此番北伐,爺爺已經準備禦駕親征,這總兵事宜,都在爺爺那邊,我可插不上話。”

“且去跟他們說清楚,誰心有不服,可直接向爺爺上奏,請求出戰即可。”

藍玉一下子懵了。

陛下今年七十有三了,還要禦駕親征?

當即道:“臣前些日子聽說陛下感染風寒,龍體不適,這禦駕親征之事,怕是不太妥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