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諸王回京(第3/3頁)

其實說到底,還是權力的問題。

朝廷放權於百官,主要是在於文官治理政務,而非是武官。

朱英緊握兵權,從下至上,可謂是釜底抽薪。

美其名不讓諸多功臣累了,輕而易舉的就奪取了練兵,屯田之權。

任免、升調在於兵部,實則在於太孫。

兵部本來在五軍都督府面前就沒什麽存在感,但是有著太孫令旨,武官這邊總不能抗旨不遵吧。

當年,朱元璋為了防範統軍將領的專權,又規定五軍都督府對軍隊無調遣權,其調遣之權由皇帝直接掌管。

唯一留給五軍都督府的,也就只剩下統兵權。

所謂統兵權,便是每逢戰事,由皇帝臨時委派專人擔任總兵官,統率衛所部隊出征,戰事結束,總兵歸還將印,軍隊歸還衛所。

然而這次朱英調藩王回京,這裏頭的意思,很大可能就是對五軍都督府的統兵權動手了。

這下子,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就坐不住了。

真要這樣下去,那麽五軍都督府豈不是成了擺設。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人無頭不動。

五軍都督府可謂是淮西武將勛貴集團的自留地,而藍玉,則是這領頭羊。

因此大家都來到了涼國公府,為的就是想讓涼國公帶頭,為自己爭取一份權力。

誰不知道,涼國公藍玉乃是太孫舅姥爺。

藍玉擡頭看了眼,堂中二三十人,盡皆為淮西人氏,也是整個淮西勛貴集團的核心成員。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在說。

像是鶴慶侯張翼、景川侯曹震這些跟藍玉更為親近的,基本上都沒開口。

他們有些不同,一來是年紀大了,難受征戰之苦。

譬如傅友德統領大明精銳騎兵,打了一波北元騎兵後,也感覺吃不消,想要乞骸骨告老還鄉。

且他們都已經是世襲侯爵,去奪這一份功勛沒了多大意義,照著太孫對兵權的重視,反而容易遭到猜忌。

包括藍玉自己,雖不算老,但功勛也到頂了,都已經是國公,難道去討親王之銜?

朱元璋雖然沒有說過什麽非朱姓不可封王的話,但就胡惟庸案開始,誰不知道陛下的脾性。

說話的這些,大多數是跟藍玉差不多的年紀,或大一些,或小一些,處於能戰之年。

他們有的想保住權力,有的想趁北伐再建功勛更進一步,都有著差不多的訴求。

是以不甘心錯過此番大戰。

藍玉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其他辦法。

只能是答應明日就進宮面見陛下,太孫,商討北伐之事。

有了涼國公的承諾,眾人這才情緒稍減,一番吃喝後離去。

事後,曹震有些擔憂道:“國公當真要為眾將請命,太孫沒有傳來詔令,這其中之意國公當清楚啊。”

“且這些年來,太孫緊握兵權,整治衛所,操練新兵,退役老兵,對於太孫來說,我等已經成了阻礙。”

“北伐之事,太孫明顯是想讓各藩王領頭,功勛歸於皇室,而非於都督府,若國公直言其上,怕不得太孫歡心。”

藍玉嘆了口氣,道:“我又何不知,可事態如此,總得是去一趟,才能有個交代。”

“怕就怕太孫此次故意不提五軍都督府,就是想趁此機會,徹底整頓兵權,只希望太孫能夠看在五軍都督府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份上,能夠給一些後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