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大明的未來(第2/3頁)

和母女三人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朱英也曾開口說過封妃子的事情。

不過艾米拉和依拜蒂雖然好奇皇宮裏的生活,但卻不願意住到皇宮裏去。

因為她們從小就是在狐胡國的王宮裏長大,更加向往自由。

並且去了王宮後,也很難再跟母後見面了。

自生下來到現在,她們還未來沒有跟母後分開後。

朱英知道了姐妹花的想法,也沒有強求。

西域那邊跟大明在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她們沒有名分的這個概念,也由著她們了。

回了宮裏。

朱英就向朱元璋匯報情況。

“如今火車已經完工,也就剩下些雕刻裝飾,今明兩日內便能做好。”

朱元璋問道:“這火車的九節車廂可以坐多少人?”

朱英回道:“這後邊的七節車廂,共有一百四十個座位,前頭的兩節車廂是留給皇室專用,座位就少一些,可以坐個十幾人的樣子。”

朱元璋道:“好,咱下一道諭旨,後日的朝會就直接在科研司那邊開了。”

“大孫你是不知道,這些百官裏有不少人在彈劾科研司,說每年花費的寶鈔太多了,如今他們看到火車的出現,應該是能夠把嘴巴閉上了。”

“誰要是再跟我叨叨,那就下鄉種田去,省得占著這高位。”

科研司每年的經費,起步都是在一萬萬寶鈔,並且這幾年更高了。

俸祿工錢,只不過這撥款的領頭。

比如朱英為了更多的鋼材來制造火車,直接就在周邊造了二十家煉鋼廠。

這些煉鋼廠也不存在經營交易,都隸屬於科研司,專供給科研司生產鋼材。

煉鋼廠的運轉,是依托多個蒸汽機。

而這些蒸汽機,同時需要大量的石炭。

采購的支出,自然最後算在了科研司的總費用裏。

火車為什麽能這麽快造出來。

很多人只是看到科研司這邊進度飛快,朱英隨口說個掛鉤,數日功夫就能造出來。

卻忽略了在這背後,是十萬人三班倒的連軸轉。

掛鉤的任務下達,就有八十位木匠大師傅在黃觀的領導下嘗試著各種構造方式。

八十位木匠還有將近兩百學徒打下手。

而火車,幾乎每個部件都有專門負責的小組。

是真正意義上的手搓火車。

花費再大,在朱英看來全都是值得的。

不過很多官員就不這麽想。

動輒上萬萬寶鈔,這簡直讓他們的世界觀被不斷顛覆。

像是有官員就提出,河南大水救災,總共花費不到兩千萬貫寶鈔,而這在科研司,或許多的時候一個月就沒了。

站在他們本身的角度上去看,感覺是正確的。

從小受著儒家學說長大,認為這些不過是奇淫技巧,讓太孫太過於沉迷了。

“所以呀,劉三吾對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

“這些老一輩的官員,心裏頭根本沒有新時代的思維,被局限在曾經的認知中,完全不了解火車對於大明有多麽大的意義。”

“他們更是不了解,如今科研司的這些制造,對大明乃至於全天下,將會產生多麽深遠的影響。”

“科研司那邊,如今已經生產了第一台車床,以後對於零部件的加工,打磨,將會更加的細致,這不僅是代表著我大明火銃產量的巨大提升,更預示著火器的改革換代馬上來臨。”

“火銃槍將會成為過去,當燧發槍裝備我大明軍隊的時候,這天下,何處不可得。”

朱英的語氣中,帶著濃烈的自信。

在造火車的時候,因為零部件的打磨,處理,基本上都是依靠手工。

朱英終於是想起了車床的使用。

其實車床這個東西,在大明也不是什麽新鮮玩意,像是弩箭箭頭的打造,就是手動車床。

先前手搖,腳踏車床,早已經發明出來。

現在有了蒸汽機,改造一番就是機械車床了。

以前要靠大師傅手搓燧發槍,才能完全精細部件的構造。

現在用車床,可以輕松的產出。

有了精度的模具,燧發槍可以分解成多個零部件同時打造。

不過是因為最近主力方向一直在造火車上,因此燧發槍暫且沒有投入太大的人員去鍛造。

“燧發槍都能批量造了?”朱元璋都有些驚訝。

他也有一把燧發槍,是七十一歲誕辰,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大孫送他的賀禮。

當初到手的時候,就很是愛不釋手,時常把玩。

正因為經常用,所以知曉這燧發槍有多麽好,就是太難造了。

沒成想現在,太孫說已然可以批量生產了。

“現在科研司的發展很快,自從有了車床後,打造出來的火器精準度更高了。”朱英回應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