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邊關要道(第3/4頁)

“這裏實在是太好玩了,好多人啊,感覺比我們狐胡國的人全部加起來還要多。”

“聽說這裏還是大明的邊關呢,去到大明的京師,比這裏還要熱鬧,真不敢想,那會有多麽熱鬧。”

“這你就不懂了吧,邸報上說了,大明京師是藍天下最大的城池,有兩三百萬人呢。”

“兩三百萬人是多少人啊,姐姐。”

“大概……相當於五百個狐胡國?”

“大明這麽大啊,有五百個狐胡國那麽大,哇,好大啊,幾天都逛不完吧。”

“母後教你念書的時候,你就知道玩,是大明的京都就有五百個狐胡國那麽大,我們的國家,也就大明一個村子那麽大,而這樣的村子,大明有數千上萬個。”

“一個村子,就是一個狐胡國嗎。”

“算了,不說了,去那邊玩吧,聽說我們過兩日就要出發去京師了,要好久呢,到時候累死了。”

“我也坐得屁股疼。”

兩姐妹花聊的很開心,也擔心路上顛簸。

從未坐過馬車的她們,從狐胡國到烏斯藏都司,可算是要了半條命。

這才歇息兩日,又得坐馬車了。

兩日後。

當她們乘坐馬車去往大明時,就感覺到完全不同。

這些年來,朱英坐鎮京師,整個天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官道的修建。

南北大道修建完後,大明的基礎建設可沒有要停止的意思。

對於戶部和工部來說,國庫的錢財簡直是多得花不完,這裏還沒立項呢,國庫又進了一大筆錢。

因此對於大力修建官道,自然都是支持。

其中多少官員,都想著從修建官道上賺一筆呢,即便是朱元璋,朱英嚴厲監督下,依然是屢禁不止。

貪錢的手法五花八門,也越來越隱蔽。

不過官道的修建,從未停止。

在駐軍烏斯藏,修建烏斯藏都司城時,朱英就已經開始修建這條官道了。

歷史上,永樂皇帝朱棣,也修建了這麽一條烏斯藏的官道。

明朝永樂十二年,剛剛北征漠北回來的明成祖朱棣,卻突然做出一樁叫不少大臣連呼反對的決定:要專門撥出一筆錢,從今天四川雅安起,向西修一條驛路。

本來就長期跟蒙古人打仗,還有鄭和下西遊,國庫空虛,民力耗盡,現在還要修建一條去往烏斯藏的驛路,這遭到了群臣反對。

但朱棣硬是要辦,群臣誰反對的,就罵誰,最後幹脆直接治罪。

在這一點上,朱棣就很像其父朱元璋,威望強勢。

戶部尚書夏原吉在多次被罵的頭暈腦脹後,總算艱難湊齊了錢。然後工程隆隆開進,明朝冊封的“烏斯藏三王”幾乎全動員,沿途各族百姓有力出力。

它不止是烏斯藏地方首領入京覲見的要道,更從此成為一條連通大西南的財富通道。

明朝在道路沿途設置的茶馬互市,從此紅紅火火,各族的往來經濟越發繁榮。

在這條道路竣工半世紀後,內地通過此路輸入雪區的茶葉,數量就已突破百萬斤。

發展到明朝末年時,這個數量更突破了五百萬斤。

連帶受益的,不止有西南大地的民生經濟,更有明朝的國家財政。

以明末清初顧炎武的話說:終明一世,皆賴此利。

這說明朱棣本身的眼光,是非常之不錯的。

即便是現在去了倭國當海外藩王,明裏暗裏的綜合實力,依然是四藩王中最為強大。

朱英倒是沒看過這些歷史資料,哪怕是看過也不記得。

不過他知道,想要完成對遠方的統治,那麽修建官道是必須的過程,現在大明有錢,修建這麽條路對於大明的國庫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自然不會有官員反對。

反而是烏斯藏臨近地區的官員百姓大力支持。

官員可以有政績,貪官還能撈錢。

百姓這邊朝廷發放工錢,也不是被白嫖勞役,當然是皆大歡喜。

因此這條官道,比之歷史上朱棣所修建的要更為平坦廣闊。

艾米拉和依拜蒂坐在馬車上,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這是大明的馬車,專門給上品級官員乘坐的,畢竟是很大可能成為太孫妃子的公主。

寬敞的馬車可不是狐胡國那小馬車能比的。

裏頭不僅有睡塌,甚至還有茶桌可供飲茶。

母女三人哪裏見過這樣的馬車,簡直就是移動的房子。

這裏頭甚至還有走動的空間。

大明的馬車雖然沒有橡膠輪胎,但朱英為了享受,已經讓其改進了彈簧裝置,增加了減震功能。

這樣的馬車在原先是屬於僭越,不過朱英放開了限制,吩咐了一句,就成立專門售賣這種豪華馬車的商會,給大明國庫又增加了一大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