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已經開始的蒸汽火車

鋼材,是現在大明最為需要的時候。

不管是打造蒸汽鐵甲船,還是制作蒸汽火車,鐵軌,這些都需要極其大量的鋼材。

因此朱英下了一道令旨,責令各地府城,準備煉鋼事宜。

有了後世的前車之鑒,朱英非常的清楚,煉鋼這個東西不能胡亂搞,真要是搞砸了,那對於整個大明的經濟來說,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質量,首先是第一位。

技術,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天工開物這本書,目前還沒有寫出來。

永樂大典也沒有。

但這並不妨礙煉鋼技術。

因為不管是天工開物,還是永樂大典上面記載的煉鋼法,都已經是現有的,成熟的。

兩者只是將其記載於上。

工部這邊的鋼鐵冶煉流程,已經到了規模化、量產化、生熟鐵連續生產的地步。

並且因為這數年以來,朱英對於工部地位的提升,工匠技術的大力扶持,目前工部麾下的制作部門,已經是越發成熟。

把煉鐵爐與炒鐵爐串聯在一起,讓由煉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用柳木棍攪拌,使生鐵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鐵。

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就是根據朱英的組合化,模塊化生產而改造而成,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減少了能耗。

實際上大明達到這樣的程度時,已然是大明末期了。

相當於這煉鋼的技術提前了兩百多年。

聽上去有些誇張,細想則很正常。

不管是在哪個朝代,匠人的地位都很低下,皇權很少有創新之類的想法。

各朝代除了開國皇帝外,其他繼任的皇帝一上位,就面臨恪守祖訓的警戒。

一成不變,對於皇權來說那叫穩定。

改革什麽的,那是只有在遇到問題,國家陷入動蕩,皇權才會去考慮的事情。

因此大明的煉鋼法迅速拔升,也就不以為然了。

簡單來說,常規的煉鐵法,只能煉出生鐵。

然後再將生鐵鍛打脫碳,又或者用熟鐵入爐加溫滲碳煉成鋼,即灌鋼法,這就需要兩次加熱。

而如今的大明,已經發明出了炒鋼法,不需要冷卻再次加熱即可生產出鋼材來,降低了燃料消耗量並大幅增加了產量。

這裏頭還涉及到了一個鋼材質量的問題。

煤炭鍛造,雖然在產量上是增加了,但是在鋼材的質量上,卻是降低了。

不過沒關系。

朱英這裏已經成功的發明了蒸汽機。

完全可以制作蒸汽鐵錘來對鋼材進行鍛造。

蒸汽鐵錘的威力,可要比之人力更加的強大,最主要的是不需要休息,可以不間斷的連續捶打,將生鐵中的雜質盡皆錘煉幹凈,批量制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千鍛之鋼。

為什麽說蒸汽機的發明,可以改變一個時代。

其中對人力的轉換,就是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

這日。

朱元璋隨著大孫一起來到科研司。

今日的蒸汽鐵錘,已經是制作完畢。

名字上叫做鐵錘,實際上就是一塊長方形的高質量鋼鐵。

下邊並非是錘子形狀,而是平面的。

這樣可以更加容易的將生鐵中的雜質錘煉幹凈。

“這玩意,果真是能夠造出千鍛之鋼來?”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對旁邊大孫問道。

因為對於這鍛造錘的主要設計理念,是來源於朱英。

黃觀現在就是朱英的智囊。

朱英只需要講述出一個大概的方向,黃觀就會去完成具體的設計。

真就是輕松無比。

為此黃觀學習了大量的工匠典籍,或者請教老師傅們。

匠人的地位再高,那也不是能夠跟黃觀這個正三品的重臣能夠比擬。

所謂技術的敝帚自珍,教徒弟留一手,那是擔心自己的飯碗被搶了。

但是在黃觀面前,就不需要有這個顧忌。

正三品的重臣跟你一匠人搶飯碗,怕不是癡人說夢。

因此這些老師傅們在面對黃觀的時候,那是盡可能把知曉的知識全部說出來,還生怕黃觀聽不懂。

只要能夠得到黃觀這重臣的青睞,那豈不是要一步飛天。

黃觀的內卷,讓工部的官員也開始效仿起來。

在先前,工部的官員實則並不怎麽懂得技術。

官員去學技術,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外行指導內行這樣的笑話,在工部完全是屬於司空見慣的行徑。

可現在不能摸魚了。

別看黃詹士是正三品,戶部尚書是正二品。

可官大一級壓死人在黃觀這裏可不好使。

即便是工部尚書沈溍,見了黃觀也得是要給三分顏面,完全不可能抖上官的威風。

如此倒是讓整個工部的風氣良好了許多。

能夠當官的,至少都是讀書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