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澳洲開發,上昆侖奴?(第2/4頁)

本身從朱元璋的時候開始,對於官員的不信任度就非常高,認為但凡為求當官,無有不貪者。

朱棣其實是受到了朱元璋很大影響,在各方面行事上亦是如此。

並且因為這皇位不是老爹給的,而是從侄子手裏搶過來的,是以朱棣心裏總是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他害怕自己駕崩後,在地下無顏面對老爹。

朱元璋的影響太大了,哪怕是在選擇後邊繼承人的時候,也是因為一個夢,夢到了朱元璋。

在夢境中,朱元璋遞給朱棣一個大圭,然後對朱棣說道:“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夢裏的朱棣嚇得夠嗆,哆哆嗦嗦接過了那大圭。

夢醒後,朱棣把這個夢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徐皇後。

徐皇後作為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女兒,她從小熟讀經史,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她很快就說出了自己對這個夢的理解:“子孫之祥也!”

正是在這個時候,喜訊傳來:世子朱高熾的正妃張氏生下一子。

這個孩子就是朱瞻基,朱棣的長子長孫。

本來不喜世子朱高熾的朱棣,登基之後遲遲不立太子,也因為這個事情,而定下朱高熾的太子位。

鄭和下西洋的事情,一直在持續,永樂年間雖有上奏,但也沒用。

朱棣駕崩,朱高熾就位後,大臣們對於攻擊鄭和下西遊的事情,就越發上頭了。

而在暗中,鄭和下西洋對於走私海商的打擊力度,也是非常之大的。

畢竟禁海的政策一直在,而走私海商的貿易利潤巨大,而鄭和的船隊,可謂是海域霸主,這些走私船怎麽能夠抗衡。

不僅是船隊,朝廷的目光也逐漸的轉移到了海上,從許多方面對走私海商的打擊力度加大,這其中有著朱棣再次創下錦衣衛的功勞。

朱棣駕崩了,朱高熾本身自然不會有其父朱棣那麽強勢,本身在成長期間,一直都受到了朱棣的打擊。

不過其中,鄭和的意義很大。

尤其是朱高熾即位不到一年就駕崩了,這給朱瞻基很大壓力。

鄭和,就很關鍵了。

很多人看到的是鄭和七下西洋,卻忽略了其身份。

在朱瞻基即位的時候,鄭和可謂是三朝元老,而且自朱棣靖難登基後,就是百官之首。

加上朱棣對官員的不信任,宦官幹政,這個時候的鄭和,儼然已經成為了大明最有權勢的太監。

哪怕是六部尚書,那在鄭和面前也只能是恭恭敬敬。

其實有明一朝,宦官雖然腐朽,但他們對於皇帝的忠誠是毋容置疑的,哪怕是後世遭萬人唾棄的九千歲魏忠賢,那對於皇帝的忠誠也非常高。

魏忠賢雖然貪,可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於皇帝,至少不會貪圖邊關軍餉。

鄭和對於朱瞻基,也同樣是忠心耿耿。

因此朱瞻基權力的穩固,鄭和在其中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於此同時,鄭和也是文官們的心腹大患,只是他們暫時無法對抗。

第七次鄭和下西洋,朱瞻基受到了很大阻力,但依然可以實施下去。

可鄭和於路上病逝後,就很難再進行第八次了。

其實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皇權還是有著很大的統治力,至少朝廷上的意思,朱瞻基有著決定權。

可鄭和去世後僅兩年,朱瞻基也去世了。

這就讓明朝皇權有些尷尬,而朱祁鎮即位僅九歲。

主少國疑,明朝的皇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順序的向下跌落。

而文臣集團,自然就順勢崛起。

朱英就不同了。

首先,他來到大明的時候,是個商人,還是個走私販子。

同時,有著前世的利益,他更加注重的是實際,而非是假大空。

和鄭和下西洋的境地不同,李景隆下西洋,政治因素是一方面,可朱英不在乎。

他要的是錢財。

出發的時候就準備了大量的貨物。

如果說大明是廠家,那沿海的占城,真臘,暹羅,他們就是批發商。

到暹羅的外商們,就屬於經銷商了。

歐洲,中亞這些地方,自然便是零售商。

李景隆下西洋,帶的就屬奢侈品最多,搞的就是拋開中間商賺差價。

朱英的要求很簡單,你曹國公帶隊下西洋,賺錢是第一要素。

這可不算鄭和那廉價成本,而是把人工,材料,都計算在內了。

莫說賺多少,要是虧本了,那就治你的罪。

反之,賺得多,也是功勞。

不管怎麽說,李景隆帶著這麽多軍隊下西洋,即便是首重賺錢,那也是對大明威嚴的宣揚。

況且現在大明的經濟已經開始邁向高度繁榮。

有道是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朱元璋是逮著貪官殺,而朱英呢,則是逮著商人的羊毛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