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

徐輝祖想要領兵出征吐蕃,其實朱元璋是不怎麽同意的。

是徐妙錦找了朱英,這才同意讓徐輝祖領兵。

朱元璋的意思是徐輝祖為徐達長子,沒必要如此奔波。

其實朱英知曉老爺子的意思,雖說徐達的女兒全部嫁給了皇室,包括徐妙錦都已經成為太孫側妃,但實際上徐達在軍中的威望特別高。

朱元璋知道徐輝祖是很有軍事天賦的,但他不想徐輝祖繼承徐達舊部,或可能會成為第二個藍玉。

藍玉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戰功,跟其繼承了常遇春的舊部有著很大關系。

朱元璋早年在紅巾軍成勢之後,就基本上很少帶兵親征了,徐達跟常遇春便是他的左膀右臂。

可以說當時軍隊裏的聲望,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要比朱元璋高的。

其中徐達的名聲,還要壓制常遇春三分。

哪怕是當初讓徐輝祖外出練兵,朱元璋都刻意避開了徐達舊部所在地區。

後來徐輝祖去歷練,其實就是讓他鍍金一下,回來就直接繼承了國公的爵位,擔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從地位上來說自然是尊貴無比,實際上手中並沒有掌控多大的兵權。

收割兵權,皇權壓制將權,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徐輝祖也沒多少不服。

只是朱英出現,軍隊改革後變化太大了。

首先是老兵大面積被替換。

朱元璋都已經七十多了,最早的一批將士存活下來的,也年輕不到哪裏去,尤其是徐達舊部,除開有爵位的,基本上已經九成都換了下去。

倘若是之前,大明是沒有辦法安置這些多退役老兵的,但現在就不同了。

有些功勞的就變成了治安所,治安司的差役,甚至是所長等武官,吃的也是官糧。

還有些身體有殘疾的,收容到各地的軍事學院充當教習,教官。

退役的待遇高,且關於退役士兵回到戶籍所在地,當地的官府是要幫忙安排工作的。

這麽下來,朱英對軍隊的大換血,沒有絲毫波瀾升起。

許多老兵對於太孫更是感恩戴德。

大半輩子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打下這朗朗乾坤,朱英也沒讓他們寒心。

新生代的兵員,都會在各地創辦的軍事學院完成基礎的操練,政治教育,文化課程,根據情況大約三到六個月後,才會被安排進入衛所。

這些年輕的士兵們,可不會說去崇拜徐達,常遇春這些將領。

他們之所以自願來當兵,那是因為太孫殿下給出的豐厚待遇,還有未來那可能成為軍官的憧憬。

不可否認,能夠招募到如此多兵源,邸報輿論作用占據了非常有力的效果。

在京師邸報,包括是各地的邸報上,都必須留出一定篇幅,專供軍隊的招兵宣傳。

宣傳方向,是朱英定下的基調。

簡單點說就是塑造英雄的同時,還展現利益。

大多數百姓可不會有很高的政治覺悟,什麽為國爭光,保家衛國,若是說這些,許多百姓基本上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完全不會引發半點想法。

利益怎麽展現。

比如在邸報上宣傳,某某士兵,曾經是哪個村鄉,因為吃不上飯而當兵,現在於大明最新政策下,退役到地方擔任治安所所長,麾下差役上百。

再比如某某士兵,立下潑天功勞,擔任百戶,從此光宗耀祖。

這是看得見的,也是普通人搏一搏,真能得到的。

像是各地府城的邸報上,很多宣傳的人就是當地人,有些還是同村。

這樣的誘惑自然就更大了。

在這樣的宣傳攻勢下,大面積撤換老兵不但沒有使得大明的總兵力下降,反而是略有提升。

最近兩年衛所的變化很大。

這其中主要體現在新兵跟長官間的沖突。

據不完全統計,因為吃空餉,貪汙,受賄,虐待士兵等情況,使得新兵對上官進行舉報。

新兵們可都是接受過正規專業的思想培訓,怎麽可能像老兵一樣慣著你。

從前的兵跟著上官,那就是跟賣身一樣,讓幹啥就幹啥,哪怕是造反也跟著一起幹了。

現在的兵還沒進去,就受到了思想教育。

軍事學院的教導會告訴他們。

你們效忠的是國家,是陛下,是太孫,而不是你們的長官。

服從長官命令,是你們的天職。

見到任何危害國家安全,影響國家利益的事情,要堅決抵制,上報朝廷。

許多老一輩的軍官,還帶著從前的思想。

在這樣的情況下,矛盾激發自然是極為尖銳。

很多軍隊毒瘤被剔除之後,換上了新生代的軍官,比如說大明軍事學院,亦或是各地軍事學院結業的學子。

這讓曾經老輩將領的威信下降,朱英對軍隊的掌控力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