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超越時代的火器(第3/3頁)

雖然要跟後世的狙擊槍一樣,每開一槍就要進行裝填,但這作為防身來講,簡直是無敵神器。

這是往後槍支發展的方向,超出現在的火器至少兩百多年。

在吳城逛街,當真可以感覺到兩個世界。

一個是商人。

這些人相互之間的交談,多數都以漢話為主,哪怕是外國商人,漢話說得很是別扭,吐詞不清,也都在用漢話。

這是因為對於所有海商來說,最大利潤貿易地就是大明。

哪怕再是難學,也得沉下心思去學習,通過翻譯很容易導致被賣,或者是理解上出現誤差。

其次大明開海後,從事海貿的商人跟雨後春筍一樣密集,這也導致於海貿上,數量最多的就是大明人了。

這就使得漢話普及更廣。

但凡是想要從事海貿的商人,不管是哪個國家,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學習漢話。

不然即便是到了大明,沒法交流也是睜眼瞎。

吳城內除開商人,就是當地土著百姓。

這些百姓完全聽不懂漢話,因為朱允炆沒有開設漢學堂的關系,除了少數貴族有財力來進行學習,九成都只會占語。

並且因為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高種姓的占人甚至不用占語交流,而是使用梵語。

如此一來,底層的百姓不管是跟貴族,亦或是跟外界,很難進行溝通。

占語並沒有文字傳承,梵語才有梵文。

這些百姓連識字都不可能,更加不要說什麽文化傳承了。

占城國的典籍文字,公告律法全是梵文,等於是把普通百姓完全隔絕出去。

“多好的機會啊,怎麽就不能懂得把握呢。”

朱英有些慶幸,還好是自己過來看了,不然這些風土人情,是很難說通過一些情報就能明白的。

這些百姓是被貴族所拋棄的存在,不需要多大的手段,就能輕易的拉攏到大明的隊伍裏來。

加上現在學習漢語的風氣,很容易就能讓他們所接受。

到了現在,朱英也明白了為什麽朱允炆呂氏都沒有開設漢學堂。

這大概是受到了吳城內占國貴族的阻力。

這些貴族自然不想讓賤民們擁有學習知識的權力,所以自然會想盡辦法,哪怕是讓出利益,都會影響朱允炆跟呂氏。

這裏沒有漢學堂,但是有私塾。

貴族們寧可花費更高的代價,聘請漢人當老師教授漢學,也不想跟低種姓賤民作為同窗。

站在朱允炆的角度上來看,似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穩固自身統治。

畢竟在吳城裏,除開朱允炆帶過來的五萬精兵外,幾乎沒有多少漢人。

暫時只能依賴於吳城內原本有的貴族統治體系。

但是這些,不符合朱英的利益,更不符合大明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