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2/3頁)

放到大明之外還行,留京師只是個禍害。

朱英解釋道:“孫兒想要重新構建咱們神州的神話體系,現在的各方神話故事頗為零散,沒能全部都合並起來。”

“道衍不僅是個和尚,更是精通儒釋道三教,九流亦是極為熟悉,有他來主持這件事,定能好生的完善。”

神話體系?

朱元璋完全沒有想到大孫是打這方面的主意,便問道:“大孫怎的突然想到這神話故事上了。”

對於玄學,陰陽學這些,朱元璋是相信的,也相信命運的說法。

但是對於神話故事,在他看來不過是小說話本罷了。

“是因為孫兒的這趟倭國行,這才冒出來的想法。”朱英回道。

朱元璋點點頭:“詳細說給咱聽聽。”

朱英繼續道:“原本孫兒到倭國,也沒想那麽多,只是簡單的去談個盟約,倒是在分析一些關於倭國的情報裏,發現了個很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倭國自有史以來,一直都是倭王統治倭國,即便是說倭國的幕府將軍掌控了兵權,但倭王的影響力從來就沒有減弱過。”

“這麽多年以來,倭國幕府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倭王的傳承卻始終如一沒有斷絕過,這就讓孫兒感覺到有些好奇了。”

“難道說這些曾經掌控兵權的幕府將軍們,真的一個個就如此忠誠,從沒想過顛覆倭王的統治?”

“這讓孫兒覺得不可能,也不存在,一個兩個或許真有,這裏是換了多少代的幕府將軍,從最初的大和國統一倭國到現在,也有上千年之久,怎麽可能個個都這樣。”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掌控了實權的幕府將軍們,並沒有能力去推翻倭王室。”

“那麽是怎樣的原因,讓倭王有著如此強大的影響力,這就是最讓孫兒好奇的地方了。”

朱元璋聽到這裏,頓時就來了非常大的興趣。

本身朱元璋是一個好學之人,從小就喜歡讀書,學習。

能夠在紅巾軍裏被郭子興看中,其中粗通文墨這個點很是重要,因為他將朱元璋和普通的士兵分割開來。

讀書人不管是在什麽時候,哪怕是亂世之期,都很是珍貴。

畢竟這歷來知識都被貴族門閥所壟斷,普通人即便是想學,也耗費不起那買書的價格。

只是雖說讀書多,但朱元璋讀的書自然都是中原歷代王朝典籍,對於倭國這樣的地方,自然沒有了解可言,只是大概的知曉些模糊概念罷了。

“快說說,這倭王怎的是一直都能傳承到現在的。”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的催促道。

對於現在的朱元璋來說,自然是想要讓自己開創的大明王朝長盛久治,千秋萬代。

他本身制定的各方面制度,也是在傳承的框架上。

心裏很清楚,這天下就沒有永恒不變的王朝。

可現在大孫卻告訴他,倭國的王室自從一統成立後,傳承就從未斷絕過。

這可是戳到了朱元璋的心窩裏。

“大孫的意思是,因為倭國的神話體系?”

未等朱英回答,朱元璋馬上就意識到了這個點。

“沒錯。”朱英肯定的點頭道:“就是倭國的神話體系,讓倭王有了足夠多的民間信仰,所以倭國不管是貴族,武士,士兵,百姓,都非常的相信這一點。”

“歷來那些幕府將軍們,雖然掌控了倭國的兵權,但他們不敢去動倭王,一旦倭王有失,他們自身的地位也很難不被動搖。”

“這就相當於倭王是倭國的水,幕府是水上的船,水若幹了,船自然也就不能遊擺。”

朱元璋聽完後,只是略微沉吟片刻,便就說道;“倭國可以這樣,但是咱們大明不行。”

“雖說咱對於倭國了解不多,但也知曉倭國的情況和咱大明完全不同,或者說跟咱們中原王朝都不盡相同,若要類比的話,當是猶如周朝時期。”

“這倭國大大小小的城池,都有著君王的稱呼,幕府將軍看似是統管兵權,但實際下頭全是諸侯國,並非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

“大孫說的幕府將軍之所以沒有去動倭王位置,實際上是因為本身的權力還不夠集中,過於分散導致。”

“想要把倭國的那套方式搬到咱大明來,是萬萬行不通的。”

朱元璋本身就是個搞制度的好手,只是通過大孫的只言片語,基本上就猜測出了倭國的實情。

“爺爺果然厲害。”

朱英豎起大拇指,隨後才道:“孫兒並非是想搬照倭國的方式來到大明,而是發現了這成熟的神話體系,對於百姓的影響力。”

“自三皇五帝到大秦一統天下,歷時最久的王朝,卻是看來有些四分五裂的周朝。”

“而能夠維持如此之久的國祚,其中禮樂的開創影響很大,這一點跟倭國的神話體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