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2/3頁)

尤其是到了安南之後,在玄甲衛的護衛下,對於整個安南的政治情況,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本身現在的安南情況就非常的復雜,看似興盛的安南,實則是四面漏風。

如同是唐朝藩鎮割據般,各地都有自己的統帥,對於安南王室不怎麽搭理。

再加上胡季牦在其中攪合,情況就更加的復雜了。

只是如今陳慕月的到來,就如同是一劑強心針打在了安南王室的心頭上。

到來之後,僅僅是七天的時間裏,安南王室就得到了王都周邊數個勢力的效忠。

局勢在變化,有了大明作為依仗的安南王室更為強勢起來,別人也都不是傻子,安秀公主都回來了,哪裏還不懂得大明的態度。

尤其是玄甲衛的出現,讓所有的見識到的安南人,算是真正的了解到什麽叫做精兵強將。

這威風的派頭,比之安南的軍隊來說,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隨著陳慕月回歸京師,接下來就是朱允炆要去占城就藩的時間了。

明白事理的呂氏,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讓仆從收拾東西。

這一去,便可能是再也回不來了。

“炆兒,你有後悔過嗎。”呂氏看了看宮殿四周,最後嘆息著說道。

朱允炆愣了一下,這才說道:“孩兒不明白娘親是什麽意思。”

呂氏頓時尬住,微微一頓之後,繼續道;“其實你大兄的身份,有很多可以攻擊的地方。”

“甚至是娘親,在這裏面也做了許多的準備。”

“假若當初,娘親站出來,為你爭取那一絲機會,也不見得說完全沒有可能。”

“陛下他對於你大兄的喜愛,自然是極其寵溺的,但有些事情,一旦真正的擺在台面上,也不見得咱娘倆會輸。”

呂氏的心情裏,帶著幾分復雜。

她雖然一直在退讓,可並非是沒有進攻的機會,一個死去多年的長孫突然冒出來,裏頭本來就有著很多可以去論述的疑點。

呂氏作為太子妃,在太子已經薨逝的情況下,說話也是有著一定的分量。

之所以會默不作聲,說到底並非是呂氏怕了,而是擔心自己的兒子,最終沒能爭得過。

在這等事情上,一旦爭不過,後邊的日子可想而知。

所以呂氏最終選擇了沉默,避讓。

也是因為當初的選擇,才算是有了今天的生機。

朱允炆還是比較單純的,其實在他的世界裏,很多事情並不會往復雜了去想。

“娘親,或許你會說孩兒過於懦弱,可是孩兒還是想說。”

“你看今日的大明,已然不是曾經的大明,大兄或許不會吟詩作對,不懂四書五經,可是在治理國家上,遠遠的超過孩兒。”

“孩兒心中仔細的想過,如果是孩兒來當這個太孫,大明會有現在的盛況嗎。”

“大致是不會的,甚至可能更加的糟糕。”

“曾經皇爺爺問過我,如果藩王們有所異動,我該如何。”

“孩兒的回答是,先禮後兵。”

“可看大兄,對於各路藩王於京師之威脅,已然是在諸多謀劃之中,逐漸的消失,了無痕跡。”

“無論是皇叔們,還是弟弟們,誰又能對大兄的安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呢。”

“這是只有大兄才能辦到的事情。”

“所以孩兒不後悔,也很慶幸大兄的回歸,當初孫兒被定為太孫時,其實孩兒的心裏頭是惶恐的。”

“總是感覺德不配位,果然還是大兄才是最為適合的人。”

朱允炆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輕松,看向這個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也是有幾分留念。

他從來沒有出過遠門,這一次的離開,幾乎是意味著回來很難了。

而再回來,也不會像是如同現在一般。

呂氏在聽完朱允炆這番內心獨白後,微微停滯了一下,最後還是輕輕點頭。

能有現在的結果,算是非常的幸運了。

這也是太孫的大度,從來沒有想著要有什麽打壓。

其實哪怕是不給海外藩地,也不會有人去說什麽。

現在給了,說明還是在乎這份兄弟情誼的。

只要好生待在海外藩地,也不用擔心什麽秋後算賬。

這也是其他藩王,佩服太孫的緣由。

畢竟海外,跟大明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消息,水師那邊有所準備,你大兄也安排了軍隊給你。”

“這幾日你多跟陛下還有你大兄請安,也好爭取多去熟悉一下自己未來的將士們。”

“對於將士們,要親和一點,不要有那讀書人的臭毛病,往後咱們娘倆在占城,最為依賴的便是他們了。”

呂氏囑咐著說道。

她很清楚,內政是需要,但兵權更為重要,只有將士們歸心,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