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天生聖人(第3/3頁)

“否則天天喊著口號,事也辦不好,百姓也吃不飽,心裏頭再是忠誠,又有什麽用處。”

“軍政分離,把權力給他們,讓他們好好幹,能幹好的就上,幹不好的就下,只看政績說話,責任都在頭上,別遇到什麽事情,就想著向上推,自個先想辦法去解決。”

“不能解決上報的,那就扣他政績,能夠把問題解決,還能把賦稅提上來,百姓吃上飯的,就是好官,要提拔,給更多的機會。”

“如此一來,奏章自然就少了,屁大點事都往京師送,那還當個什麽官,不如回家種番薯得了。”

朱英這話裏,就是一個意思。

我就抓兵權和官員任命。

其他的都交給下邊人去辦理。

反正那個地方幹不好,那就換人去幹,終歸是有才能者能夠把事情給處理好,要是這滿朝大臣都搞不定的事情,憑什麽就覺得皇帝能夠做好?

那肯定是根子上出了問題。

就比如先前,但凡是冒出個什麽農民起義,第一步就是上報,而後就是鎮壓。

這事情結束之後,官員武將都還能有功勞。

這就不對了。

首先是官員,在轄地出了問題,自當是要先問責的,可不是說有起義跟你沒關系。

其次就是弄清楚,這起義的緣由是什麽。

是有人蓄意謀反呢,還是因為遭受霸淩,強權,吃不上飯沒退路了。

再就是犯案了。

這完全就是刑部的事情,也是各地治安司的事情,怎麽就輪到了皇帝來管。

那要你刑部治安司這些人幹嗎,沖門面嗎。

占著茅坑不拉屎,那就趁早換一批人。

就是這樣的舉動之下,導致如今的官員自主權力變大的同時,壓力也在倍增。

更加是不敢隨便上奏了。

這上奏的事情要是太小,吏部考核那邊直接就開始扣除政績了。

在政績上,是設有一個底線的。

如果三年政績持續下滑,賦稅還在不斷的降低,這個情況下作為地方官要承擔主要責任,基本上就是降職處理。

可不像是之前,隨便都能給幹上一輩子。

諸多因素的影響,這才有了如今朱元璋的清閑日子。

朱元璋放下茶杯,看著侃侃而談的大孫,眼神中滿意的說道:“曾經咱看那書上說,有什麽天生聖人,咱對於那些從來都是不屑一顧。”

“直到這老天讓大孫你回來,陰差陽錯的被咱給找到了。”

“這兩年多來,咱是一步步看著大孫你的成長,也是在看著咱大明的變化。”

“咱以為做到咱這個程度,便就是歷史上各朝各代來說,都可以算得上靠前的了,但大孫你所做的這一切,是讓咱真正的看到了一個強盛的王朝,應該是怎樣的。”

“也是讓咱看到了,什麽叫做天生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