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天生聖人(第2/3頁)

這五千余人中,除了一些自願報名的候補官員,多數都是貢院和國子監的學子。

這也是為了可以更好的對北方草原部落民遷徙政策落實之監察。

同時對於這些學子來說,亦算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實踐機會。

朱英一直致力於官員的改革,在現在的吏部,雖說沒有出台明確的措施,但其實上在官員提拔上,但凡有過六品者,必須要經過朱英這邊的同意。

而朱英這裏,第一個看的,就是基層的工作政績。

吏部的人現在誰不知道,如今想要更好的升遷,太孫殿下那裏才叫一個大難關。

而盡數去年下半年至現在的官員調度信息,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就任重要職位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在以地方官為主了。

且是那些真正的做出了政績的地方官。

其中最大的考核標準,就是對當地百姓情況的調查。

也就是說,每當有一名官員升職的時候,京師這邊都會有暗訪過去,調查當地的情況。

這樣的做法,雖說耗費了更多的人力,但是對於官員人才的選拔上,已然是顯得更為優異。

不是誰給說上一句話,就能夠任意提拔的。

必須是要有踏踏實實的政績成果才可以。

這些外出暗訪的人員,目前還是以軍中為主,基本上是相當於隨即選派。

軍中人員相對來說,一個是在體力上,比之官員要更好,二則是在人際關系上,很難說有滲透的可能。

這裏頭主要是朱英的玄甲衛。

現在的玄甲衛,已然不是當初的五千六百人編制了,隨著需求的增加,朱英在和老爺子溝通過後,整個玄甲衛正在不斷的進行壯大。

目前在編人員加上候補人員,已然快要達到了兩萬的數目。

這些通過層層選拔而進來的玄甲衛,在經受過一系列的思想教育課程之後,在忠誠度上還是很高的。

而且不說通讀文學典籍,至少在識字這塊沒有問題。

心思單純的他們,會更好的去完成朱英下達的任務。

在脫離官僚體系之後,哪怕是想找關系的地方官,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而本來就是農民出身的玄甲衛,也可以更好的辨認地方官的好壞。

只要吏部的提名名單過來,朱英這邊的玄甲衛就立即出發了。

為期三月。

三月調查過後,自會按照玄甲衛所記錄之詳細進行一個匯總。

而在這個過程中,玄甲衛對於沿途路過縣城的情況,也是可以做到一定記錄和匯報的。

一些惡名遠聞,膽大包天之輩,基本上在核實之後,就會進行大力清查。

甚至是包括邊關地區,也同樣是在調查的範圍之內。

那些覺得山高皇帝遠的,於管轄內胡作非為者,照樣收拾。

雖然目前因為時間短,成效還沒有很大,但這等方式對於官員來說,就像是懸在三尺之上的利刃,隨時警告著有掉下來的風險。

在做一些違法亂紀之事的同時,也要考慮清楚能不能承擔起這個後果。

乾清宮裏。

朱元璋和朱英正在悠閑的喝著茶。

“咱怎麽覺得,自從讓大孫你來朝政進行改革之後,咱這裏的奏章,就開始大量減少了。”

“從來在咱的書桌上,那都是厚厚的一沓,簡直跟個小山一樣,從來看不到忙完的日子。”

“現在好像也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咱處理的瑣事好像全部都給消失了一樣。”

“讓咱現在每天多了許多空閑的時間。”

“倒也不是說不好,就是這一下子,咱還有些不習慣。”

品嘗著今年的新茶,朱元璋悠閑的半躺在椅子上,看著殿外盛開的花草,半是感嘆半是嘆息的說道。

朱英端起茶抿了一口後,笑著說道:“爺爺不覺得這樣子很好嗎。”

“孫兒心裏頭一直就想著,這天下六千萬口計,單憑借數人之力,怎麽可能是管理得過來。”

“這裏頭關鍵還是要在於抓取重點。”

“這頭一項,就是在於兵權。”

“兵權牢牢的握在了自己的手裏,就不怕別人給調皮搗蛋的。”

“這第二嗎,就是在於選拔人才,官員任命。”

“能讀書的,不一定是個好官,好官也並非是一定能把四書五經給讀好。”

“說什麽忠君愛國,儒家那邊其實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自古王朝更替,那些殉國而亡的臣子們,那般是忠君愛國吧,可又有什麽用呢,國都沒了,皇帝也沒了,忠的是哪門子君,愛的是哪門子國。”

“那孫兒便就想著實際點,咱們也不要整日說什麽忠君愛國,能夠把事情給辦好了,那就是忠君,能夠讓百姓們吃上一口飽飯,受到委屈能夠有個說理的地,那就是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