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巡查之初(第2/3頁)

朱英其實也想過,現在的大明百姓,到底值得不值得如此來做。

或者說維持表面上的穩定,就已經足夠了。

因為隨著工業大開發的初始,在朱英的心中,頂多不過三年五載的時間裏,隨著水泥道路的不斷修建完成,那麽大明將會迎來一次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這種發展之下,是否要特別注意到,當今的百姓能不能適應。

之前,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朱英許久。

畢竟他是站在一個最為巔峰的位置,來看待這個問題。

直到有一天,出宮的時候,他去到自己在京師辦下的學堂。

那裏的一個個,曾經是乞丐的孩子,現在也能坐到學堂裏聽老師講課。

這個時候的朱英才意識到。

不管是哪個朝代,百姓才是真正的國家基石。

一個國家的高度,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百姓,是一個怎樣的狀態。

根都爛了,大樹還能繁榮下去嗎。

恐怕到了那個時候,衍生出來的,是階級的更加固化,百姓看不到任何的出路。

想明白後,才有了這次巡查的目的。

丹徒縣前,朱英自然不可能說帶著這麽多人入城。

而在這裏,早就有群英商會的商隊等候著。

張伯看到緹騎們的過來,趕忙下車迎接。

見到朱英下馬,朝著自己走來,稍稍遲疑過後,躬身作揖:“東家。”

“張伯,好久不見。”

看到張伯,朱英亦是有著非常之多的感嘆。

自從入了皇宮後,朱英就很少出宮後,即便是每次出宮,也有其他的事務纏身。

而張伯這裏,一樣有著很多的事情,要進行處理。

這個曾經,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張伯,就這麽好像,突然就消失了一般,雖然隨時都能夠,打探到關於張伯的消息。

一聲東家,更是將朱英的記憶,拉回了前面今年,走南闖北的回憶之中。

或許五年時光所經歷過的事情,早就遠遠超過普通人家的一輩子了。

“張伯,這次巡查,看來咱們又能在一起不短的時間了。”

朱英笑著說道。

其實就京師來說,張伯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忙的,只是不管是朱英,還是張伯自己,都是傾向於一起。

“東家放心,京師那邊的事情,目前已經是穩定了下來,即便是我不在,也出了什麽大的亂子。”

張伯貼心的說道。

朱英笑著問道:“張三這渾小子呢,怎的這次沒跟著來嗎。”

張伯聽到這話,笑著對後面招呼了一下。

只見在商隊的十多人中,張三帶著鬥笠,走了出來。

“東家。”

不僅僅是張三,那十多個熟悉的面孔,讓朱英哈哈一笑。

“走,進城。”

“是,東家。”

……

丹徒縣雖不富裕,可也不是下縣,而是有著一百零九位裏保的上縣。

所謂裏保,便就是朱元璋設下的裏保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個鄉中,都有官府定為當差的人,雖沒有官職在身,但有著相當於村長的權力。

朱英當然不可能說,花上數月的時間,去跑遍這一百零九個鄉村。

所以去縣城,是一個最好的方式。

像是丹徒縣這樣的地方,自然有著群英商會的據點,是以朱英的一些查訪,就顯得要輕松許多了。

不至於和一些巡查禦史,亦或是微服私訪的皇帝般,猶如無頭蒼蠅亂轉。

入了縣城後,朱英第一時間,就是讓在這裏的商會,把丹徒縣的一些情況全部交代上來。

顯然丹徒縣商會這邊,根本沒有想到朱英會親自前來,只是聽說,某個從京師過來的商會裏的大人物來了。

“張伯,你且看看這些文書,在這文書的記載裏,這縣城上下,完全是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真是可笑。”

“難不成我在街道上看見的那些面黃肌瘦的百姓,都是我的錯覺不成。”

朱英看完文書之後,整個人都氣笑了。

張伯接過文書,並沒有仔細去看,而是道;“東家消消氣,這些個商會的掌櫃們,比不得咱們自己人,都是沒得辦法,從外面招的。”

“他們的心思,恐怕更多的還是跟著縣太爺這邊走,指不準現在,這位知縣老爺,已經知道咱們在調查他了。”

朱英點點頭。

對於張伯的說法,他是比較認可的。

因為文書上的一些東西,統計得太過於官方話了。

這種官方的美好,通常來說是上交到朝廷去的。

實際上一個縣城裏,哪裏可能沒有什麽齷齪事情發生。

哪怕是京師數月前,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狀況。

那麽只有一種可能,這裏的商會,已經不處於群英商會的掌控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