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盡誅九族!(第3/5頁)

那些身上有著一把子力氣,想要搏出個未來,有想法的。

從軍,成為大明的英雄,就是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起初還不是很在意,但是聽著聽著,就越發認真了起來。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蒙元的潰散,和他們對漢人的暴虐,還有不斷壓制的憤怒,有著離不開的幹系。

朱元璋曾經打著重開日月大宋天的名義,也是號召天下百姓的跟從。

從大孫這裏,他看到了不一樣的角度,那就是以邸報為引,大面積操控天下輿論,或者說:民心。

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朱元璋自然非常清楚。

也就是為什麽他要定下儒家思想為主流,大力宣揚忠君愛國思想。

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不僅僅是在形式制度上,包括思想,也非常的重要。

目前大明的四書五經,儒家思想,很多都是經過朱元璋的親自修訂,像是什麽民為貴,君為輕的,早就被移除了。

在科舉考試的內容限定死了的情況下,讀書考科舉就是主動去迎合思想統一,不去迎合,就一輩子做人下人吧。

相對的,所有的官學、私學,全部也都只教授儒家的“四書五經”。

這就是八股取士帶來的效果。

朱英另辟的科舉之路,其實在原則上,也沒有撼動八股取士。

因為朱英給予的,主要是以吏為主,以生活,技藝為主。

俸祿豐厚,但沒什麽權力可言,真正從官,還是得去學目前正統儒家學說。

而朱元璋意識到,現在大孫所提出的低廉邸報,就是從更加深入化的角度,去控制整個大明百姓的思想。

不僅僅針對於讀書人,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有很大的影響。

這個中的關鍵,就是售價。

大孫方才提出的邸報售價,僅僅只有三文錢一張。

這個價格,哪怕是地主家的長短工,甚至包括佃農,都是能夠買得起的。

仔細想去,這些邸報作為書籍,甚至很有可能為更多的百姓,帶來識字的可能。

目前大明想要識字,書籍是不可避免需要購置的,但一本書的價格,往往非常昂貴。

哪怕是最為啟蒙的書籍,也是以貫鈔計算。

這就導致哪怕想要識字的百姓,也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因為他們連看到字的幾率都不大。

邸報一出,這個概念就不同了。

首先是邸報的上的內容,在百姓們去學習的過程中,無疑會被一直深化,影響。

後世有言,當一句話天天都被提及的時候,就會生生的刻在腦子裏。

這些因為邸報學習而有識字能力的百姓,他們對於整個大明的忠誠,將會變得非常之堅固。

並且在往後不管是招收更方面人才的時候,培養起來也更為方便迅速。

“辦,必須要辦,且不能小辦,得大辦,咱看呐,邸報這塊,得形成章程,任何人都不得阻礙邸報的傳播,要讓這邸報,哪怕是身處邊疆的百姓,都能拿到。”

朱元璋想明白了,想清楚後,大聲說道。

這其中的一些東西,琢磨起來,完全是在不斷的穩固整個大明江山,比之科舉,更加重要。

這也就意味著極有可能,當大明有難時,振臂一呼,四方響應,八面雲從。

如此民心,可堪大用。

“大孫,你這腦袋瓜子怎麽長的,古往今來,天資聰慧者如過江之鯽,浩瀚無垠,可卻從來沒有誰,提出過真正的把控民心,而是防之又防。”

“到了大孫這裏,都玩出了這般花樣。”

朱元璋贊賞道。

邸報很早就有了,在宋朝時候,就比較流行,但從來沒有誰說利用邸報去影響民心。

這樣的思維角度,屬實新奇。

朱英笑了笑。

這就是格局眼光的不同,在後世因為時代的推進,民智的開放,對於宣傳極為重視。

大明無獨有偶,宋朝國弱,政策不行,底層百姓猶如牛羊,苦不堪言,即便有所影響也沒多大用處。

甚至皇帝的諭旨,連汴京都很難出去。

且那個時候雖有活字印刷,但不受重視,包括現在大明的邸報,都不是印刷,而是以手抄為主。

這就造成了價格的相差,只能在鄉紳官員,勛貴大戶之間流行起來。

而蒙元,就更不用說了。

入主中原,向來是以武力鎮壓為主,百姓們想什麽,那些蒙古貴族會有人在乎?

不聽話,鞭打便是。

奴隸還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對主人的不敬。

直到大明,現在高產糧出,國庫充盈,前有朱元璋義務教育的開辦,現在朱英學堂的出現。

加上活字印刷技藝的成熟,造紙業的興盛,低廉的紙張價格。

最後還得加上明代小說的興盛,一大批以此為業的說書人出現,對於加強宣傳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