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盡誅九族!(第2/5頁)

一套套下來,殺人不見血,莫名其妙自己的兵權就全部被收走了,包括弟兄們的權勢,也是大大削弱。

且軍中人人歌頌,大夥也沒個脾氣能發出來。

這手段,身在局中不知覺,過了後再回想起來,後背都得濕透了。

藍玉等人離開後,錦衣衛眾人才算是松了口氣。

現在的錦衣衛,反倒是沒有之前那麽強勢了。

若是以前,別說是涼國公了,即便是藩王,哪裏敢私闖。

只是目前太孫在位,局勢有些不明朗,誰也不知道,太孫殿下將會傾心於哪個衙門。

錦衣衛之所以這麽強勢,還不都是因為陛下信任。

……

宮廷中,此刻朱元璋和朱英正在談關於春節後的安排。

“你說的這個邸報,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咱覺得效果甚微,倒是以銅制字這個法子,確挺不錯。”

朱元璋聽完大孫講述的想法後,開口說道。

方才,朱英跟老爺子透露出,想要辦一個民間邸報,相當於半官方的那種。

除了部分朝堂中可以公開的信息,其余像是一些風土人情的介紹,還有一些新鮮趣事,都可以刊登在上。

自然會有人員,嚴格把控上面的詳細內容。

其中為了更好的印刷邸報,或者說擴展邸報的銷路,朱英提出改革活字印刷術。

自從漢朝蔡倫改良紙的生產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北宋慶歷間畢昇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

現在便就是朱英提出銅活字,可以更加持久方便的使用。

目前大明所盛行的大多都是木活字,唯一的缺點就是經常浸泡在墨水中,普通的木材容易受到腐蝕,損壞,需要經常性的更換。

好用的木材,成本過於高昂。

如若采用銅制,在持久耐用這塊,強上太多。

聽到老爺子對於邸報沒多大興趣,朱英癟癟嘴。

其實就目前的市場來說,邸報的作用確實不算大。

一則是讀書識字的畢竟是少數,受眾過於局限,八九成的大明人,幾乎都不識字,哪怕是朱元璋已經開辦了義務教育,但真正能夠讀書的少之又少。

吃飯都是個問題,誰還管讀書識字呢,先活著吧。

加上蒙元文化的侵襲,對於絕大多數世家的毀滅,漢文化都要形成斷層了,在北方那邊,甚至懂蒙文的跟懂漢文的差不了多少。

還一個原因就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朱元璋也不例外。

對輿論控制很嚴,雖然沒有搞什麽文字獄,但因言獲罪的,可不在少數。

至少胡惟庸案中,因言獲罪的大把,平時錦衣衛抓捕文臣,主要的罪行也是這個。

是以朱元璋對於大肆發展邸報,興趣不大。

好在是大孫來提,朱元璋也就沒提出明確的反對。

“爺爺,其實邸報最大的好處,就是控制輿論,有著官方的背書,民間邸報上的內容,多數百姓,都肯定會選擇相信。”

“對於朝堂的宣傳,民心的把控,都是一個大的利器。”

“雖然現在百姓識字的不多,但孫兒打算在大辦學堂的同時,也可安排一些人,如評書般,專職講述邸報內容。”

“自古百姓於兵役,畏之如虎,往往需要強征才行。而咱們完全可以在邸報上,大肆宣揚軍人榮耀,比如一些忠君報國的英雄人物,為他們展開宣傳。”

“如此之下,征兵這塊自然要比從前輕松不少,且兵士了入了伍,更加容易培養出信念,忠誠。”

“百姓們唯一可以知曉的國家大事,都只能是從邸報上面獲得,自然也能更加的深入人心。”

在朱英的心中,這邸報控制輿論,絕對是個非常好的東西。

就目前的情況,邸報自然是唯一官辦,而後大量印刷,以低廉的價格,迅速傳遞至大江南北。

從前為什麽有說什麽皇權不下鄉的言辭,就是因為百姓們不識字,朝堂的昭告,根本看不懂,加上一般來說很少離開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這也就導致那些鄉紳地主說什麽,他們就信什麽。

邸報就不同了,首先上面肯定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以宣揚忠君愛國為主,徹底的激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概念。

在加上打造英雄人設,什麽舍己報國,為兄弟擋刀,獨上草原,殺敵千裏。

這些的小故事不斷產生,日積月累下,對於民心有很大塑造的效果。

可不要小看這些英雄人設,站在上位者的角度,這英雄人設的產生的影響力,對於百姓的影響,尤其是青壯年,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