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2/2頁)

在西域邊陲時,朱英堪稱殺伐果斷,在那裏生活著的,畢竟都是異族他民。

而在朱英的潛意識中,自己便就是華夏人。

人在異地,尤為思鄉。

在朱英的眼中,大明之漢人,皆為同胞,不當以屠戮同胞為樂。

在西域,草原,大漠,更是對漢人同胞,施以諸多援手救助。

現如今在老爺子的提醒下,這才清楚明白。

帝王之道,從來不是心慈手軟,唯有恩威並行,才能得以長盛久治。

“爺爺的意思是,當如何處置。”朱英如夢初醒,而後問道。

朱元璋心下琢磨一番道:“大孫為諸皇叔著想,自當無錯,也所應當,依咱所見,八百余官員,當斬半數,以儆效尤,余者留作藩王治理地方足矣。”

要說還是老朱狠,管你什麽情況,直接先殺一半再說。

要有再想上奏彈劾商會者,就要考慮清楚了。

留給他們的只有兩條沒得選擇的路,要麽處死,要麽流放異國他鄉。

“爺爺教誨,孫兒銘記於心。”朱英沉聲說道。

朱元璋見此,輕輕點頭,道:“皇帝這個活計,從來都不簡單,想要有足夠的威望,唯有以殺處置。”

“和這些文人講道理,講得過李四,還能講得過張三不成。尤其是這些儒家子弟,辯才甚多,咱在這朝堂上,算是領教了。”

“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個個都是好手,便是到了這個時候,就無須多言了。講不過沒關系,把能講的人處置掉便可以了。”

說到這裏,朱元璋的眼神中帶著回憶。

曾經的朝堂上,大明開國之初,也是有那麽一批能說會道的大臣。

如劉伯溫,胡惟庸這些文官。

說起道理來舌燦蓮花,好似句句都出自肺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實則深究之下,不少都是為了自家利益。

現如今的朝堂,能夠這般清晰明了,簡單幹脆,少不得老朱一番屠殺之功。

不然大孫的這些提議真要實施下來,反對之聲尤為劇烈,困難重重。

怕是連朝議這關都要磨蹭許久,哪有現在這般輕松。

老爺子的教誨,字字珠璣,朱英也是真正的從心中聽進去了。

這不是後世,非文明之普及,九成的百姓,幾乎都大字不識,所以在很多時候,殺雞儆猴,才是最好的方式。

從這一刻開始,朱英的心態,在發生悄然的轉變。

所謂帝王無情,那是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所要考慮的情況和層面不同。

歷史上那麽多帝王,能夠成大事者,哪個不是殺伐果斷,唯我獨尊!

“京師這邊,咱也清楚,有很多的商人作亂,甚至是參與其中。”

“錦衣衛在這塊,咱相信徹查之下,亦是有不少情報線索,追根溯源,不說徹底剿滅,至少能大傷其元氣。”

“大孫當不必拘泥於手段,盡快取得效果,才是最佳,咱清楚大孫的想法,以商治商,法子是個好法子,可未免過於彎彎繞繞。”

“這大明,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咱爺倆的話,便就是這大明的天,這大明的法理,這大明的規矩。”

“放開手去幹吧,所謂皇帝,便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英聞言,心神震撼,良久後重重點頭道:“孫兒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