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朱元璋的皇家商會(第2/3頁)

不聽話的,留他作甚?

最近朱元璋因為大孫歸來,心情極好,但可不代表對於貪官就會心慈手軟了。

一個個的,照殺不誤。

在這方面,朱英自然不會多說。

貪官嘛,殺就殺了,正好騰出位置來。

乾清宮內,

時值正午,剛剛從華蓋殿回來的朱元璋,只既有興趣的在為幼苗澆水。

乾清宮前院,很多花草被挪開,清理出三塊空地來。

這三塊空地,分別種植著玉米,馬鈴薯,紅薯。

且這些都是朱元璋自己動手開墾,松土,播種。

對於能夠讓大明絕大多數百姓飽腹的作物,朱元璋極為重視,便就在前院種植一批,用於觀測。

沒多久,朱英就走了過來。

坤寧宮有左右側面,前院跟乾清宮連通著。

可以繞開乾清宮從側門進,不過朱英很少這樣做,每次都會特意穿過乾清宮。

“大孫,咱可是聽說最近整個京師的商業,竟是繁榮了好幾倍,你這邊賺的寶鈔,可真是不少呀,下一步準備如何行事,跟咱也聊聊。”

“咱也像你好好學學,這關於商道方面的經驗。”

朱元璋看見大孫過來,招呼其坐在旁邊的涼亭上,然後笑著問道。

朱英回道:“爺爺可別這麽說,孫兒也只是略懂而已,現在京師的商業正在逐步發展起來,依孫兒看,也可以加強對於商稅這塊的征收了。”

“如今京師的商稅太少,孫兒當日入賬數十萬貫寶鈔,可到如今,還一個銅板的商稅都沒交。如此繁榮的商業,咱大明國庫竟撈不到半點好處。”

朱元璋聽聞沒有多想,笑呵呵的說道:“這天下都是咱爺倆的,交與不交,又什麽什麽區別,無非是左邊袋子裏出,右邊袋子裏進罷了。”

朱英聽完,有些苦笑。

他知道老爺子這是以為自己動了手段,將稅收這塊逃避了。

然而,並不是這樣的。

於是解釋道:“爺爺誤會了,孫兒可沒下令說要不交稅,而是計算下來,是真不用交稅。”

聽到這話,朱元璋的笑容頓時停止,有些疑惑的問道:“孫兒這番話,是什麽意思?”

朱英回道:“按照大明律如今賦稅收取的方式,尤其是在商稅這快,只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秀才,舉人,就能輕而易舉免除稅收。”

“說是三十稅一,但這賬目根本就無人核查,加上可以減免的數額,即便是入賬幾十萬貫寶鈔,又哪裏需要交稅呢。”

聽到這話,朱元璋的臉色開始變得嚴肅起來。

他知道這其中應當有些貓膩,但沒想到竟有如此之離譜,簡直是駭人聽聞。

幾十萬的收益不交稅,竟然是合乎大明律法,那就只能說明,大明律法出了很大的漏洞。

不過沉思一番,朱元璋卻有一些無從下手的感覺。

只能是轉而問道:“依大孫看,此法應當是如何限制。”

朱英沉吟片刻後說道:“在商稅這塊,當取消免稅的特權,另設立單獨的商業司,加強各方稅收落地的管轄。”

“對於過稅這塊,孫兒覺得應該取消。”

其實大明的商稅,在制度方面極為健全,按理說哪怕是三十稅一,也應該是一筆不小數目。

即便是比不上農稅,也不見得低上太多,分庭抗禮還是有些可能。

現在的問題是,就目前戶部整個歲入的比例來說,商稅當真是小得可憐。

但商稅收得少嗎?

其實還是很繁多的,只不過這些錢,並沒有入到國庫的歲入裏來。

目前大明有住稅,過稅,官店稅,市肆門攤鈔。

這意味著所有開店的,過路的,貨物停留的,住宿的,都需要交稅。

凡城市臨街鋪面前隙地,有支柵擺攤賣雜貨生理者,晚則收歸,早則鋪設,有司以為貿易取利,宜輸官錢,名之曰門攤稅。

可以說只要出門幹買賣,就得交稅。

只是這些大頭的稅錢,都被免除了,收的反而是小老百姓的稅。

免除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掛名而已。

像朱英的平安茶樓,可一直掛著燕王朱棣的名頭,從開業到現在,寶鈔賺了不少,稅一分沒交。

京師置宣課司,府、州、縣置通課司。

宣課司,以大使掌其稅收,稱宣課司大使,從九品。

一個從九品的稅務人員,收燕王殿下的稅,莫不是半夜裏被人敲了腦袋?

京師都這般模樣了,府、州、縣的通課司,就更加不用說了。

尤其是縣城這塊,類似於這些稅收,基本上也不對朝廷進行奏報,收到的錢,基本上就歸當地使用了,和地稅的形式差不多。

朱英之所以提出取消過稅,是因為這對於商人來說,太過於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