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第5/7頁)

蔣瓛再次稟告道。

朱元璋聞言,眼睛頓時一亮,忙道:“快,立即派人去取,馬上送到咱的面前來。”

“臣遵旨。”蔣瓛聞言,頓時出門急速離去。

朱元璋當然知道這次送來的物件是什麽,便就是大孫所提到到的,關於自身被救時候,那破碎的布條。

要知道那可是能夠證實朱英身份的鐵證。

雖說現在直接讓朱英上位,冊封太孫也沒有多大的關系,但若是鐵證如山,信服者自然多謝。

這些證據,並不是朱元璋要展示給大臣們看的,那些個文臣,也沒啥否認的資格。

主要還是展示給自己的皇子皇孫,以及諸多藩王塞王。

在朱元璋的心中,還是希望整個老朱家大家庭要和睦起來。

朱英的出現,沖擊最大的就是這些親王了,或許明面上不說,心底裏很可能不認可。

當有了布條作為鐵證的話,這般大家就無話可說了。

等待的時間總是要過得慢些,朱元璋已經沒有心思再去批閱奏章了。

總是下意識的看著門口,是不是的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哪怕他明白,蔣瓛出門還不過十來個呼吸。

左顧右盼良久,蔣瓛終於手提一麻布包裹的木盒趕來,便是如同武藝高強的蔣瓛,此刻也忍不住喘著粗氣,顯然全程都在奔馳之中。

看著蔣瓛手裏的木盒,朱元璋直接起身,不待蔣瓛回話直接按捺不住走了過去,拿過蔣瓛手裏的木盒。

看著手中的木盒,朱元璋的情緒都變得有些動蕩起來。

本身朱元璋的性格,就是猜忌,多疑。

只是對大孫的愛,把這一切都壓制下來了,同時也控制心中有不好的想法,甚至自我催眠,大孫就是真大孫,絕不可能是假的。

孝陵陵墓挖掘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朱元璋,讓他越發認定大孫的真實身份。

現在再加上布條的佐證,便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這一刻,朱元璋拿著木盒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顫抖。

打開布條後,裏面出現了一個精致的木盒,上面的雕紋表示著本身的不凡,放在民間也算是名貴之物,少說也得數兩白銀才能買到。

從這上面,朱元璋可以看出大孫對布條的看重程度。

如同捧著瓷器一般,朱元璋輕輕的打開,生怕自己動作不當導致裏面的東西給碎裂開來。

實則哪怕是直接摔在地上,一塊布能有多大的損傷。

木盒無鎖,直接就能開啟,打開後,一塊有些老舊的綢緞,出現在朱元璋的眼前。

“沒錯,沒錯,是它,就是它。”

拿起布條的那一刻,朱元璋整個人都開始顫抖起來,情緒也變得激動非常。

在旁人眼中這只是一塊破布,但朱元璋看著上面金絲的繡字,知道那就是自己的大妹子,一針一刺的繡出來的。

當時大妹子在刺繡的時候,因為病倒的緣故,所以除了簡單的三個名字,並沒有其他的圖案。

要知道在很多小孩的肚兜上,多數都是有著大量刺繡的圖案,這件白色的肚兜則是完全不同。

粗糙的大手,撫摸著布條上的金絲刺繡,感受絲滑綢緞上的金絲,在朱元璋的眼中,曾經的大妹子模樣,仿若浮現在了眼前。

一些零碎的回憶,在腦海中不斷的閃過,所有的一切,恍若便是昨天發生的事情。

就好像現在的朱元璋,去到坤寧宮裏,大妹子正在等著自己一同就寢。

良久回過神來時,此刻朱元璋的臉頰,已然是老淚縱橫。

旁邊蔣瓛控制著自己的呼吸,劉和也是靜悄悄的。

作為陛下的貼身侍衛和貼身太監,他們對於陛下現在的情況非常理解,也見過了太多次。

皇後駕崩後,每到深夜,陛下經常會嚎啕大哭,悲傷不已。

在太子殿下薨逝後,突然又變得極為冷漠,任何時候都像是萬古不化的寒冬般。

直到長孫殿下的出現,才讓陛下重新恢復了笑容。

“快,叫寧妃過來,寧妃和大妹子最為熟悉,這上面的刺繡手法,寧妃定然清楚。”朱元璋突然說道。

得到諭令的劉和,趕忙安排宦官傳喚寧妃。

“前些日子寧妃對大孫還有些懷疑,待看了這刺繡後,想來便可以直接認定了。”

朱元璋口中念叨著。同時摸著手中刺繡,這樣讓他好像是感受到了大妹子的存在。

此時的後宮中,寧妃正在寢宮裏,看著一些太醫院的相關記載。

那泛黃的紙張,表達出經歷過的年月,這些記載皆是十年前太醫院的存根,是跟當時朱雄英有關。

是寧妃安排人,從太醫院取出來的。

寧妃心思縝密,在知曉了朱雄英的存在後,心中有些懷疑但沒多想,本意就是打算按照陛下的吩咐,見到朱雄英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