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行事(第3/4頁)

“相公不考我嗎?”

“夫人考過了,我還考什麽?不過,你還是要進一回考場的。”

“是,我願意!正想一試身手!”

她的母親和舅母都很高興:“這下好了,可以一直在家裏了!”又都拜謝祝纓。

祝纓道:“我倒要謝謝你們,養出這麽好的女孩子呢。”

……——

有些事情,做之前覺得難,便縮頭不肯幹,真做了起來,反而發現沒那麽的困難。

譬如女官的地位問題,如何上朝站班之類。真要討論的時候才發現,祝纓早就把路都趟完了。也沒見有人敢把她趕出去。

“我六十年經營,三千鐵甲,四萬禁軍,難道是擺設?”祝纓笑著對嶽妙君說。

嶽妙君微愕。

祝纓笑得更高興了,如果有人敢算計她,那大家就都別幹了。

虧得上趕著找死的人還沒有出現,祝纓調了老上司的孫子做了京兆少尹,魯少尹固然知道這是官場上常有的事,但是為什麽是你呢?憑什麽是你呢?祝纓的上司不少,上司們的子孫也不少,故而還是領了一個女子的情。

拜一拜這位女性長輩,尊敬長輩,不丟人。何況這可真是一個好職位啊,頂頭上司落馬之後行動不便,許多事都放手給他,正是少尹發揮的好機會。

連在法曹之下增設一員女官,他都表示了支持。多大點兒事!與女性有關的案子本就少,通常是以受害者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很多時候都已經死了,不用她審。把她就這麽放著,也不礙什麽事兒。

日常相處,通常女官們會自成體系,不大與男官接觸。就擺那兒,也行。

江政是個在南方頗受祝纓毒害的地方做了十年官的人,更加過份的事他都見過了,看不順眼,也看習慣了。京兆的事,竟然推行得很順利。刺史們還沒離開,就已經看到了成果——似乎沒有那麽糟糕。

刺史們無可不可地陸續回了,人還沒走光的時候,又傳出了新的消息——齊王死了。

“郁郁而終”,他不認親娘,然而親娘一死,他反而抑郁了,死於幽所。

皇帝沒有恢復他的爵位,想以庶人之禮下葬。丞相們又勸他一勸,還是以侯爵的禮儀給他葬了。也不必大臣們去吊唁,鴻臚寺就給他辦了。

皇帝的一件心腹大事去了,丞相又給他找事兒了——東宮真的得開蒙了,過年就七歲了。

皇帝便命以祝纓打頭,丞相們集體給太子當老師,再選幾個學士充實東宮。欽天監選個吉日,要在開春之後,正好準備一場比較正式的儀式。丞相又可以加一個頭銜了。

祝纓倒不在乎這個頭銜,她比較高興的是,王允直、施君雅等人包括劉昆的兄弟,都被踢出京去吃土了。任副職,頂頭上司也是她精心挑選的,連王叔亮、施季行都要承認,只要祝纓想做的事,想得比他們都周到。

上司是能幹而有威嚴的人,年紀都是五十來歲,經驗豐富,政績也好,治下甚至沒有發生過民亂。百姓生活尚可,尤其治小兔崽子很有一套,一定能讓他們吃到苦頭。

磨煉嘛,如果上司太能幹,包辦一切把這些貨供起來當泥菩薩,那孩子能學到什麽?就得這樣!

選得妙!

王允直還不知道要去吃苦,他很舍不得祝府,雖然吃得差——這一條後來因為嶽妙君來了,也補全了——真能見識到不少東西,祝纓是從不吝嗇教身邊人的。

他走的時候,真心真意地落了幾滴淚,與施、劉都領了祝纓給的送別禮物,一步三回頭。

他們的空缺很快被填補,祝纓的府裏迎來了新的男男女女,年輕而有活力。拘束不到三天,就能與同僚說笑了。

這也與他們的出身有一點關系,祝纓新選的相府屬官,其中混了好些名門之後,尤其是女官。貧苦人家的女孩子,想要讀書讀到能夠通過正式的考試,光有天資還不行。祝纓的資質夠好了,只憑村裏私塾旁聽的學問想考試通過也是不可能的,還需要鄭熹給指點,有重點的讀書才行。

是以最後能夠選入的,也有祝纓故吏家族的女兒,也有前朝丞相的後人,最低也得是個家裏有百畝以上土地的人家。這其中還有兩個年紀略長的寡婦,一個有兒女、一個沒有兒女,出身都不算差。

因為選官是要有出身限制的,要報上父祖三代。如今考試身份這件事,大家都盯得死緊。

進入春季,大家都換上了輕薄的春衫,女孩子也卷起袖子,分門別類地處理著公文。她們雖然被選入了相府,有了官職,但是沒有任何做官的經驗。以祝纓的習慣,還是先當學徒,帶著她們的是嶽妙君。

這日休沐,嶽妙君也先回家了,祝纓坐在秋千上晃著兩只腳,至午時,嶽妙君突然回來了:“快!隨我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