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行事(第2/4頁)

“不給機會學罷了,你也養鳥,翅子剪了,又或者關在籠子裏,鳥是飛不起來的。”祝纓說。

嶽妙君道:“只好盡撲騰了,能飛出籠子,最好。對了,有一件事……”

“嗯?”

“是一件人情,冷家有個女孩兒,父母疼愛,不忍外嫁,原本是想要她出家為女道士的。我想,她能不能出仕做官?”

祝纓感興趣地問:“是麽?”

“是。那又比做女道士強得多啦。女道士也是一種身份……”

除了各州,大理寺、刑部也設了女職,大理寺就是女評事、女司直各二——增設的。冷家求的是一個大理寺的評事之職。

嶽妙君道:“孩子我見過的,學問也很好,律法都熟的。你可以再考她一遍。大理事評事,不也是……明法科考完了任命,慢慢學的麽?”

祝纓道:“明天把她帶過來我看。真像你說得那麽好,只要考,也是能自己考上的。你看,天下識字的女人有多少?能通文墨的又有幾個?再讀過律法,更少。”

嶽妙君苦笑道:“家裏人太關心了,找到了我的門上,我無論如何也要說一說的。”

祝纓道:“我明白了。明天你帶她來吧。”

“好,我這就回去告訴她們。”

……

嶽妙君前腳走,劉昆後腳對著祝纓跪下了,祝纓道:“你幹什麽好事了?”

劉昆滿心淚水,一擡頭,愕然道:“啊?什麽?我什麽都沒幹呀!”

祝纓道:“那你跪什麽跪?”

“相公,聽夫人一說,我便想起十二娘了,但有轉圜余地,還請您憐惜。”

祝纓沒讓她起來,而是問:“如果她沒有另一個人好呢?另一個也剛好也需要這個職位躲避婚配的呢?”

劉昆坐在了地上,回答不出來。

“不過,我確實可以同意冷家。冷雲,可也是我的老上司啊!”祝纓說。

劉昆知道,這事兒差不多算是成了。

“起來吧,明天還有事做呢,不過你不許先見這個人。”

“是。”

祝纓知道,姚、王、施等人對她的建議還在懵懂中,他們未必就是真的支持這個,也有可能不久後就反悔。反悔的理由都很現成,也絕對會有更多的人支持。想要維系下去,就要有足夠的人從中獲益,並且願意去維護。

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讓現有的、有勢力的人染指其中。

冷家這些年雖然式微,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她甚至放棄了從安南調一些現成的女法官的想法,就為了讓此事能夠推行。

然而,次日祝纓回家還是晚了一些,讓這位冷姑娘多等了半個時辰——宮裏出事了。

齊王自被押解歸來之後,先是被交到大理寺獄裏暫時關押,如今他的事審完了,施季行把他交了出去。原是判的廢為庶人、流放,但是在臨走之前,太後忽然下令,讓他回宮見一眼生母再走。

哪知嚴歸不肯見他,將房門緊閉。齊王被押在門外跪著,也走不了。

兩下僵持住了。貴妃、皇帝都去“勸”嚴歸,嚴歸到底沒有出屋子,皇帝還給累著了。貴妃奉皇帝離開之後,齊王又被暫押回了大理寺獄,預備勸上個兩三回,三次不肯見,天家的寬容情面也就做夠了,可以送齊王上路了。

不料當天傍晚,嚴歸“自縊”死了。她不是罪人,還是先帝的妃嬪,品級還不低,所以國家得給她辦喪事。皇帝也因此下令,免了齊王流放外地,改為將他囚禁在他原本的王府裏。至於現在,還是要讓他哭個靈的。

事情肯定有蹊蹺,不過對外界而言,皇帝的面子有了,齊王之前為生母發過喪,親娘生氣也是常理之中。現在氣得上吊,倒也……還算合理吧。

不過,據被派去“警備”的祝彤的說法,齊王在外面哭著請母親原諒的時候,嚴歸正被幾個強壯的宦官按著,不讓她出去應聲。

祝纓道:“知道了,這件事不要對別人講。哪天齊王死了,你就更不要提這件事了。”

“是。”

嚴歸的喪事政事堂要略略過問,齊王的改判也需要與皇帝再商議一下——齊王府都被抄完了,現在根本不能住人。為了面子,多少得收拾出幾間像樣的屋子給他住。修新王府?祝纓是絕不同意的,只同意修仨院子,一個給齊王住,倆給看守住。

到這些忙完,才得以回府見一見冷姑娘。姑娘是由親娘、舅母和嶽妙君陪著來的。等得正心焦,祝纓回來的時候,她差點忘了之前打好的腹稿。

冷姑娘單名一個漪字,不是冷雲的後人,是他的侄孫女,二十上下,也確實到了婚配的年紀了。

見過禮,祝纓將她打量,問道:“做了評事之後,你有什麽打算?”

冷漪道:“自然是奉公守法,稟公辦案。”

祝纓笑了:“很好,是想做官的,不是想拿著個好看的頭銜當嫁妝的。”當年選女丞的事,她還記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