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準備(第4/6頁)

王叔亮道:“現在這形勢?”

“就是現在,要幹,就幹一把大的。以前也有科考,卻也有改進的地方,官員考核雖然也算嚴謹,卻仍有漏洞。總是寒士缺乏進身之階以致蹉跎,要用人的時候,又說無人可用。什麽時候變法好?大破大立的時候。”

“就算選出來人,也沒那麽多官職。”王叔亮說,這個他也不是沒考慮過。

祝纓道:“這個我有辦法。對陛下也沒細說的,齊王放在北邊兒,也不是空放著,他的勢力不得清一清嗎?對他還有留戀的人,不得酌情請回家去休息嗎?只是不能顯戮,以免讓天下人寒心。沈瑛一家相關,是不是得清了?以此類推。”

她還有另一個手段,不過不好對王叔亮講,明天打算找施季行——大理寺裏可有許多人的舊賬。“依法辦之”就行。

清掉一批,換上舊部子弟、科考取士,慢慢地把這制度給掰過來。

王叔亮略有些激動,四下看了看,祝纓道:“我的地方,盡管放心。不過現在不行,我得先會會西番。”

王叔亮道:“西番……兵馬錢糧,恐怕不足,您帶來的兵馬,恕我直言,少了些……”

祝纓道:“打也不能只是硬打,難道就只靠我帶來的這些人?”

“陛下因為齊王的事情,不肯令禁軍精銳盡出。”

“還精銳?又三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精銳,三十年來就當看門狗了,什麽時候派他們去平過民亂?早不是當年了,也就陛下不明白,看不透。”祝纓說。

王叔亮道:“這個您更懂,可是補給錢糧呢?您的那些兵馬,日常所需尚可,一旦開撥西陲,補給到西陲與您從安南到京師沿途供給可是不一樣的。”

祝纓道:“我會親自去戶部看一看的。”

王叔亮語塞,哦,戶部,又是你的地盤,是吧?

雖然三十年過去了,不過以祝纓的手段,還真是難說叻。

兩人說了很久,最後,祝纓才說:“說回科考的事情,聽說,你們進考場開始搜身了?”

王叔亮尷尬地咳嗽了一聲,他是個厚道,把祝纓召回來平事,可是搜身呢,就是防她這樣的人的。祝纓笑笑:“搜就搜吧,我說,咱們就設男女兩個考場,男的搜男的,女的搜女的,不為過吧?”

王叔亮目瞪口呆:“這如何使得……”

祝纓指了指劉昆:“她哪裏不如人了?等我說完,劉先生的學問,是她們更能傳得下來,還是指望那些子孫學生?知道你為難,不過呢,修書這事兒跟理政差得還是挺遠的,對吧?只幹這個,也不耽誤事兒。”

王叔亮猶豫了,劉昆小小地叫了一聲:“翁翁。”

王叔亮看著她,有心說幾句,又礙於祝纓在場。祝纓道:“劉先生把她送到我身邊的。”

“他?”

祝纓道:“要不是天下文宗呢?不忍心把鳳凰的毛撥了。你可以再想一想,反正,不急,西番還沒退兵呢。對了,王相公以前的手稿啦、出過的考題啦,還請整理一下,也許很快就會用到。”

王叔亮心事重重地來,心事重重地又走了,國家大事說明白了,最初擔心的事竟沒個定論。

祝纓不再繼續理會他,而是說劉昆:“看什麽?幹活!”

劉昆埋頭苦寫,林風大步進來:“姥!帖子送過去了,鄭家夫人說,等您過去。”

“知道了。”

……

祝纓當年的舊部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她後來自己提拔的,另一部分多少與鄭侯、鄭府有些關系。縱使葉、阮等世家子弟,也有不少是鄭家牽線搭橋,免了許多的誤會。

祝纓第當晚就帶著劉昆、林風、祝彤等人去了鄭府。

鄭府已經出孝,但因先帝死了不久,還不能奏樂嬉樂。嶽妙君雖是“太夫人”,妙在祝相公也是個女人,因輩份高、身份也高,嶽妙君反而坐了上首招待祝纓。她的兒媳婦,此時已是大長公主,正在宮中陪太皇太後。

鄭川、鄭紳都在,祝纓又與他們約定了拜祭鄭熹的日子。鄭紳笑道:“您可算來了!我們也能放心了!”

鄭川咳嗽了一聲,鄭紳道:“都是自家人,不如說明白。”

嶽妙君嘆了口氣,對劉昆道:“你長得可真好,過來我瞧瞧。”

那邊鄭川也對祝纓說明的情況,祝纓進京,也有他們家一份功勞,並非僅是嶽妙君個人想推一把。鄭熹死後,姚辰英暫接手鄭黨。鄭黨這群人,鄭熹都時常帶不動,姚辰英又遠了一層。

對面冼敬仿佛一個王八,就是不肯死。王叔亮他爹又是冼敬的老師,雖未明著結盟,多少有點香火情。陳萌雖然退了,卻與施家是親家,人家抱團了。算一算,就他們鄭家衰退了。

鄭黨一合計,要不,咱們趁機把祝纓給薅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