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幹脆(第3/4頁)

但是安南人除了活,也想過得更好一點,於是不時有人出山去做工、販貨,改善生活。時日久了,便生出許多違法之事,走私反而不是最討厭的了。有的人會做販賣人口的勾當。

以前這樣的事是很少的,因為路不通,語言不通。現在這兩條在一定程度上被祝纓解決了。以前都是互相擄掠奴隸販賣,現在是人販子誘騙。

也有正經做工販貨掙到錢的,故而起初並未察覺有異。近來有一個從北邊逃出來的人告到了官府,被騙去販賣、受到虐待,已有同伴被轉賣他鄉,也有逃跑被打死的。祝青君又開始清查人口,核對出數例。人口還沒統計完,總數未知。她已寫了公文給祝纓,自己這裏也要與陳放交涉才好。

劉昆聽了,不假思索地道:“這是重罪。”安南廢奴,但中原仍有良賤之別,買良為賤是入刑的。

祝青君道:“不錯。正是這樣。”

“我知道怎麽寫了。”

寫了一封比較客氣的公文出來,劉昆解釋道:“看他怎麽回,若是不理會,又或者無禮,再說明白也不遲。再不濟,與他把官司打到朝廷,這件事不能默默認了。雖然他們要管也管不太多,但要留下一個話頭,以後再有事,可以拿出來說。是先禮後兵,埋條線。”

“好,聽你的。”

哪知陳放回復極慢,公文也不是陳放寫的,他只胡亂簽了個名,說:“會檢查往來行人。但往來的人都有安南簽的文書,也不知道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

這也算是實情。

劉昆道:“要不,咱們先設個局,抓到人牙子,拷問同黨。拿到名單,讓陳放抓人。”

祝青君隱約覺得不對:“陳大郎一向熱情,現在這倒有點官樣文章在內。放到以前,你這主意,他早想到,與咱們協商了。我親自寫一封信問他,是不是有什麽事了。設局的事,也先著手。”

“好。”

很快,祝青君收到了陳放的回信,親筆,先是道歉,說之前太忙,多有怠慢。接著解釋了原因——陳萌病重。陳萌上了七十歲,見天拆解冼、鄭,不是他不想壓冼,而是皇帝護冼。前有立了個傻太子,後來連這個傻太子也死了。又有國政煩勞,兵戈才息。撐到現在算陳萌身體好。

陳放如何能安心?

信裏又說,販賣人口的事他知道了,這就讓人查去,只要祝青君這兒有線索,他就抓人。信使又另帶了一封信是給祝纓的,祝青君派人與他同去西州。

人剛走,祝纓的回文也到了,上面寫得簡潔:先與陳放協調,他要不在意,就告訴他,他要不管,安南就自己派人北上抓犯人了。

祝青君將公文遞給劉昆:“還好,陳大郎有眼色。”

“節帥行事這般……幹脆?”劉昆有點擔心,在安南這些日子了,安南固然不錯,較中原實力為弱,她擔心說話太囂張會不會不好。還好,陳使君有眼色,她們不用向他放狠話了。

“一向如此呀。”祝青君說。

劉昆喃喃地道:“倒也是,是她能說出來的話。但願陳使君的信裏沒有冒犯的話,不會惹她老人家生氣。”

……——

祝纓輕易不動怒。

哪怕祝重華過來討要書籍完了不走,與她聊兒子和蘇喆的事,她也沒有生氣。劉昆跟祝青君走了,雖然祝青君身份不同往日,但都是管著一個州,她有一個女先生,祝重華也就來試一試能不能再討到一個。

不料劉遨、劉衍各有任務,祝纓不給。祝重華也不氣餒,退一步,多要點書籍,這個祝纓就得同意了。

接著,祝重華想調兒子回家:“讀了這些年的書,該回家教書了。我的兒子,送到大城裏來做學問、享受,怎麽能成人?媳婦兒也……不知道算不算我家的,孩子一準兒是不給我家了。這麽幾年,一事無成,不如回家教書種地,也算個正經生計。”

祝纓道:“他自己的意思呢?”

一說這個就生氣,祝重華也小小說了蘇喆幾句:“又吊著,又不給實信兒,她是個什麽打算?這有點欺負人了。她家大業大,不得嫁人,我家也是想娶妻的,不合適就趁早散了嘛!我也不強求。這事兒,不能聽那個傻小子的!”

“蘇喆啊……”

祝重華道:“我不能說別人的女孩兒太壞。是我自己的兒子不爭氣!他硬要往上湊,我也不能說女孩兒錯得更多。可我家還要這個兒子娶妻生子哩。那一位要不是同我兒子有這一腿,我樂得見她活得瀟灑。輪到自己兒子,我得為他著想……”

祝纓道:“我知道了。這麽著,十七娘,你先透個風聲給他們倆,說要調他走,試探一下他們的反應。是聚是散,不用擺到明面是最好。沒個回音,你就擬文,給他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