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幹脆(第2/4頁)

接下來就沒有劉昆的事了,蔣婉匯報一些情況,劉昆也有閑情四下打量了,很快她就發現有點不對——那個叫白翎的小子,看祝青君的眼神兒跟蔣婉家的那位看蔣婉頗有幾分相似,瞞都瞞不住!

好小子!

劉昆看白翎的目光就帶了一點敵意,小子,別耽誤副使之大業才好。但她與祝青君的交情也不深,不能“以疏間親”。這事兒也得觀察兩天,再寫到信裏!節度副使的婚姻,不能兒戲的!

祝青君那兒開完了會,親自帶劉昆去後面安家,男仆照例在外面,主仆三人住一個院子。祝青君站在院子裏,說:“有什麽缺的,只管向我的親兵說。”

劉昆道:“已經不錯啦,並非來此享受的。只有一件事,須同您商議。”

祝青君留意到劉昆的丫環小玉有點緊張,問道:“何事?”

劉昆道:“我這丫頭,從小也伺候筆墨,也讀過幾本書、識得幾個字。我接下來做事,可帶著她不?我知道安南的規矩,凡要有職事,都要考較一番,尋常書吏的差使她也做得,您只管考她就行。”

祝青君高興地道:“當然可以,只要守法度就行。”

這是很常見的做法,祝纓當然帶著小吳等人,走的就是這個路子。更不要提鄭府的家仆,金良早就混上官身了。

劉昆早就把主意打到丫環頭上了,路上便問過丫環:“我與你放良文書,帶你進衙門,你依舊為我做事,如何?”

丫環到了安南也略略為自己發愁,她是家仆,跟著主人是必須的。但現在的情況與在中原時全然不同,以往的經驗、人生該走的路都變了個樣,丫環也迷茫。

劉昆給指的路,丫環一聽,也覺可行,當下同意!萬沒想到,侍女也能走“仕途”。

主仆二人次日就在普安刺史府掛上了號,劉昆帶著小玉就去了州學。州學外面的大路口上,立著一排的石碑。劉昆在碑前站了良久,道:“這裏也有識字碑。”不過數了一數,發現少了一篇,她便問陪同的蔣婉丈夫:“我記得不是這個數目。”

“哦,梧州有個老話,識字歌第一篇——無用。”

劉昆也是一笑:“那個,對升鬥小民的用處原也不大,大臣具本,也不用人教如何頌聖,都是寫熟了的,果然無用。”

“先生,請。”

劉昆先到州學,將課本、課程之類重新疏理,發現這裏與西州的毛病一樣——禮儀制度不完備。她理解成因,禮儀制度,朝廷頒布的最完備,但是安南不可以照搬。好在她們之前在幕府已經整理、修訂出了一個大概,現在正好拿出來講解。

最後讓學生把筆記講義整理一下,普安州這兒就算都了解了新的禮儀制度了。

州學裏學生是由下面選拔出來的,都不笨,更讓劉昆高興的是學生裏有不少女孩子。她每天告誡自己要一視同仁,卻總是不由自主地多關注女孩子,也要多給女孩子功課。這樣倒有一個好處,手抄整理出了十幾份手稿,她都不客氣地笑納了!

然後拿著手稿去找祝青君,向她建議頒發到各縣、各寨。雕版印刷耗時,實在忙不過來,西州也是手抄,速度也不快,普安州之前沒搶過梧州、博州,如今終於有了自己的了!

祝青君道:“勞你再審一遍,這是根本。姥常說,周公孔子最是厲害。既是要發傳下去學的,絕不能有錯訛。”

劉昆將“周公孔子最是厲害”在嘴裏念了幾遍,嘆息道:“節帥看得明白。”

州學裏呆了一段時間,祝青君便要州學裏的學生給她幹活了!丈量土地、清查戶口,還要歸档,都得學問人幹。劉昆到普安州,原就是為了幹這些事的,此時她卻又改了主意,向祝青君主動要求去各縣的縣學裏講一講課。

祝青君道:“我給你一個翻譯吧。”

這便是答應了。

……——

劉昆有了決定,小玉、周婆子自是跟隨,兩個男仆也充作馬夫、保鏢,祝青君又派了一隊人護送她下鄉。

劉昆回房收拾行李,對周婆子道:“咱們要去好些地方,把香帶足吧,到了可以熏熏屋子。”

周婆子又翻出一盒來:“只有這些了,要不要再買些?節帥總不能一直給咱們……”

正在商量,一個穿號衣的姑娘跑了過來:“博士,將軍有請。”

劉昆讓周婆子繼續收拾行裝,自己去見祝青君。祝青君見面便說:“你明天走不了啦,眼下有一樁急事——有北人誘拐我們治下的百姓販賣,過北關鐵橋就是陳使君處,我須先與他交涉。此事還請你幫忙。”

劉昆的出身也合適、學問也合適,寫的公文與陳放更能和平地溝通。

劉昆推辭不得,詢問祝青君原委以及要求。安南比中原是窮一些,不過百姓的日子卻很難說誰好誰不好。安南百姓基本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窮,但能活。出了安南,就看命。也有過得更好的,差的就是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