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釋疑(第2/4頁)

蘇喆道:“還有一件,你們可別忘了,爵位可以世襲,官位不行。只給官職,不給爵位,他們什麽意思呢?”

林風道:“咱們各自家裏,官位也是世襲的。”

蘇喆發出一聲不屑的冷笑:“那能一樣嗎?整個安南,也就只有外五縣是這樣。別的,趙蘇、祝煉、祝重華,哪個不是一步一步升上來的?就是幕府裏這些人,你我,哦,青君也是從校尉升到將軍的呢。”

她說到“祝重華”的時候,路丹青看了她一眼,蘇喆也沒在意。路丹青道:“你話裏有話的。”

蘇喆輕聲道:“我也是在想我們,我們的子孫。”

她這話一出,另外兩人都露出了了然的神色,旋即林風也陷入了深思。路丹青暫時沒有這個困擾,她只是問蘇喆:“你的意思是,大家都要有爵位?朝廷恐怕不會答應吧?安南也不是他們能管得到的。”

蘇喆道:“總要先提出來,再想怎麽辦。唉……”

另兩個人對望一眼,也都點了點頭。安南的設立,她們都是借勢而起的,如果沒有安南,蘇喆可以有一個阿蘇縣,另外兩個連自家寨子都得不到。如今三人都能夠在整個安南有影響,三人自然不肯放棄安南,必要維護。然而維護又遇到了一個問題——官位不可世襲。

三人有了個念頭,只等趙蘇等人到來。多開一條驛路,影響是很大,幾州刺史連同祝青君都趕了回來。他們各有各的住處,也有住在幕府裏的,比如祝煉,也有在府外有宅子的,比如祝重華。

大家都知道了好消息,祝纓召集開會的時候,各人也都有了腹稿,刺史們想的挺多,都是如何利用這條路,譬如祝重華,率先提出來:“我想從北關直接回黛州,親自走一走,探探路。”

祝纓都同意了,卻也提出了要求:“各人回去之後,要嚴防境內鹽、鐵、糧、馬匹隨意外流,要篩查流入的書籍。開這條路,是為了警醒、學習、不坐井觀天,不是為了找死。”

雖然有關卡,但是走私這事兒只要有利可圖就是止不住,故而從源頭開始就要防範。安南與朝廷不能說是“敵國”,但體量、繁榮程度是不在一個水平上的,安南是需要小心的那一個。

“是!”

會開完,祝纓讓各人回去準備,擇日一同動身,而她自己則去詢問張仙姑,是否願意到橋邊看一看。張仙姑年紀愈老,行動愈不如前,祝纓慶幸前兩年與她一同遊過了安南,如今只看她自己的意願。

張仙姑也願意走動,只是如今已經收拾行李已經不大利索了,事情都是花姐與杜大姐等人在打理。祝纓要幫忙,被蔣寡婦攔下了:“你們娘兒倆一處說話,我們幹就成啦!”

另一面,蘇喆又請了趙蘇等人“小聚”。

趙蘇到了蘇喆家,一看來了不少人,笑著說:“你又要弄鬼了。”

蘇喆正色道:“不管弄神弄鬼,有用就行。”

待人聚齊,蘇喆也是當仁不讓,將想法都說了。其他幾人面面相覷,祝煉清了清嗓子,道:“這事兒,沒對老師說吧?”

蘇喆道:“不將事情想清楚就拿到姥面前說嘴?那咱們這些年不是白活了?一點兒長進也沒有。你們只管說,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道理是有的,因為頭人出身的蘇喆肯接受官職不世襲,已經算是受了熏陶了。將爵、與職分開,確乎是一種進步。祝煉道:“安南,沒有裂土分爵的余地了吧?”蘇喆道:“朝廷分封,也沒有裂土臨民的呀。”

趙蘇道:“咱們講不清爽。”實則是他也沒弄得太清楚,眼前的形勢他是不怕的,不過說到將來的規劃,他也有憂慮。祝纓已經五十多了,他也五十多了,安南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繼任者。這是很危險的。

可以借這個機會,暗示一下祝纓,試探一下她的意見。

趙蘇看了祝青君一眼,對蘇喆的提議表示了贊同:“無論如何,朝廷不該吝惜這個爵位。也不應低於侯爵。至於其他,何妨請教姥?你什麽時候見她想得比你少了?”

蘇喆道:“不過是我的一個傻念頭,也不獨是為了我們自己。科考的事兒,因考生不足,至今沒有做出成例。晉升之事,關系人心的。便是我們,自己運氣好、乘了姥的東風得有今日,兒孫呢?再沒這樣的好事了,須得有一個保障。幕府若沒有這個保障,各人私心,就會各自為兒孫尋求保障,一旦私念膨脹,我先說,我不知道我自己會幹出什麽事兒來。你們,恐怕也不能保證不為後代謀劃吧?

大同世界,誰不想要?可現做不到。姥當然比我高明,那就同去請教,我只問在座的諸位的想法。別忘了,除了我們,安南上下的有品階的官員還有多少人,他們難道整天傻吃傻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什麽都不想嗎?